8月27日,全球知名指数公司MSCI(摩根斯坦利股票指数)的指数调整正式生效,其中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14只股票。作为唯一一家入选的智驾科技公司,地平线(9660.HK)在同日发布2025年上半年财报,为资本市场的肯定做出最新的背书。
财报显示,地平线延续了去年的狂飙节奏,收入和毛利率皆实现两位数同比增幅。整个财报的最大亮点是产品解决方案“量价齐升”和中高阶智驾方案热销,这显示出,随着智能辅助驾驶从普及迈向进阶,地平线软硬一体的技术路线与市场策略也开始迎来全面收获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软硬结合技术的集大成者,即将量产的Horizon SuperDrive™(HSD)城区辅助驾驶系统即将在下半年上市,打开地平线难以预估的庞大增长空间,这也拉足了资本市场的期待值。
“向高而行,是智驾行业下一个阶段的主旋律”,地平线创始人余凯以半年报印证了他一再强调的趋势。他透露,由于今年的大部分订单将在下半年交付,以吉利、奇瑞、长安的新车为主,因此对全年的出货量保持乐观,预计在400万套级别,其中征程6P和HSD(年底量产)的出货量也将达到在数万套级别,全年的产品平均单价也将继续提高。余凯预期,HSD会变成未来两年的标配,在不远的将来,HSD的出货量也将相当可观。
2025年被认为是国内智能辅助驾驶普及的元年,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成为汽车技术竞争的核心。随着半年报的出炉,地平线的身价也在这一维度充分体现。从财报可以看出,地平线已在三条线上打开了增长通道,除了拥有1/3市场份额的自主品牌辅助驾驶市场,在对合资品牌的供货突破和出海战略上,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从中国走向全球的布局让地平线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了更多想象空间,这也是被资本市场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耀眼的量价齐飞
在价格战依然火热的上半年,地平线上半年的主要指标稳中有升,营收和毛利润双双增长。公司上半年收入15.67亿元,同比增长67.6%;毛利润达10.24亿元,综合毛利率65.4%;现金储备161亿,流动性维持充足。
在业务层面,地平线业务营收结构呈现进一步优化,两大支柱业务——产品解决方案业务和授权及服务业务显示出双轮驱动的稳定商业模式。尤其是产品解决方案业务,在价格战和成本下降的行业趋势下,“量价齐升”的势头分外抢眼。
2025年上半年,地平线的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总出货量为198万套,同比翻倍增长,其中中高阶产品解决方案实现出货量98万套,较去年同期激增6倍,占总出货量的49.5%,同时贡献了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总收入的80%;由于中高阶产品占比提升,地平线产品解决方案的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同比提高70%,拉动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总收入较去年同期翻3.5倍增长,营收7.78亿元。
中高阶产品解决方案销量爆发增长和量价齐升的增长逻辑,验证了地平线对智驾市场向高而行的节奏判断,也意味着新一代产品征程6系列投产即取得市场成功。随着中高阶辅助驾驶成为驱动地平线业务增长的核心引擎,地平线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出货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除提供先进的产品解决方案外,地平线也凭借世界级的算法能力,通过软件定义汽车来推动汽车智能化进程。报告期内,地平线为超过30家车企及合作伙伴授权了一系列算法和软件,实现软件及授权服务业务收入7.38亿元,较去年同期平稳增长6.9%。
因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营收大幅上涨,核心业务营收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与软件及授权服务业务收入占比接近1:1。
收入的结构性变化源于地平线对智能驾驶市场结构性变革的精准把握。行业数据显示,中国乘用车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65.6%,其中高阶智驾(NOA)功能占比快速提升至32.4%。也就是说,在中国每售出10辆车,超过6辆配备辅助驾驶功能,其中又有超过2辆具备高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同时,新能源乘用车前装标配NOA搭载率已经达到了27%。毫无疑问,市场正式从“普及”迈向“进阶”的关键拐点。
另一份最新的数据更明确的显示,智能辅助驾驶的战略节点已经来临。据乘用车分会发布的报告,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82.6%,16万以下市场中智驾装车率进一步增长。事实上,今年上半年,随着头部车企集体将标配城区NOA的车价下沉至15万元以下,高阶智驾从高端选配走向大众标配已成定局,市场空间即将迎来指数级扩容。凭借已兑现的千万套量产交付能力、近400个车型定点(其中高阶项目超100个)、半年内超过15款搭载地平线中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量产上市的节奏,以及HSD系统的领先体验,地平线已在这场普及战中占据身位优势,有望成为产业爆发最核心的受益者。
HSD带来的资本想象空间
从总体规模来看,地平线的车型定点数继续创新高,并正在持续转化为量产订单。截至今年8月,地平线产品解决方案累计出货量1000万套,成为国内首家突破千万交付量的智驾科技企业。目前,每三辆搭载智驾的国产车中,就有一辆基于地平线方案。这成为支持地平线收入稳步提高的大基盘。
既有千万套的稳定出货量基础,又有即将量产的HSD 可能带来的增长空间,这是地平线不断获得资本市场更高级别认可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HSD已获得多家车企的10+款车型定点,相关车型的量产计划定于2025年下半年。
随着高阶智驾展开竞逐,算力竞争成为决定站位的核心筹码。余凯表示,HSD是地平线进军Robotaxi的技术基座。在此之上,征程6P提供了高达560TOPS的算力,并具备高集成度、高算力、高效率、高处理能力、高接入能力以及高安全六大特点,为HSD的实现提供支撑。
在体验上,HSD采用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体验类人、用户信任”的顶级表现。其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泛化能力、高难度城市场景的从容处理,以及堪比AI大模型的“智能涌现”效应,被业界誉为“中国版FSD”,预计将重新定义国产智驾体验天花板。在HSD量产带动下,征程6系列出货规模将加速扩大,地平线也将刷新在高阶辅助驾驶市场的角色定位。
按计划,今年年底,地平线HSD将在奇瑞星途E05上首发量产,同时还将在出租车驾驶领域展开合作。“我们坚信,HSD会成为未来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技术底座”,余凯称。
值得注意的是,高阶智驾对应的高算力和软件对云服务的需求大幅增长,余凯透露,地平线战略性的加大了对云服务的支出,其投入增幅达到三倍以上,报告期内,地平线研发支出达到23亿元,同比增加62%,其中大部分为云服务开支。在此基础上,地平线上半年最终录得经调整经营亏损11亿元。余凯认为,研发投入规模的增长必将带来巨大的收入增长,也会加速地平线成为未来智能驾驶方案的主要赋能者。
地平线方面表示,坚定加码先进算法与软件能力,全力冲刺高阶智驾技术制高点,是地平线的技术开发逻辑。而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正在收窄,说明技术变现效率正在提升,收入高增长对研发的摊薄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三条赛道同步拓展
地平线作为车企推动智驾普及的“最大公约数”,产品成为主流车企的一致选择。截至目前,地平线产品解决方案已获得27家OEM(42个OEM品牌)采用,前十大中国OEM均为地平线客户,成为600万车主的智慧之选。
不断扩大在自主品牌领域的业务占比,是地平线从一家初创企业蜕变为成熟科技企业的基础。2025年上半年,这一优势继续上升,地平线在中国自主品牌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份额增长至32.4%,在中国自主品牌ADAS前视一体机市场份额增长至45.8%,蝉联双市场份额第一。
不过,在汽车产业格局“三个月一变局”的当下,押宝单一赛道的风险可想而知。财报显示,地平线在完善业务格局上已经迈出一大步。
2025年,合资车企的反扑开始启动,采用跨越式一步到位的节奏,多家合资车企直接宣布进入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主赛道。地平线在这一趋势中再度刷出存在感,包括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汽车集团在内,国内共有9家合资车企、共计30款车型定点采用地平线的解决方案,其中部分车型将于今年年底前启动量产。这也意味着,在与大众合作之后,地平线进一步拓展了产品国际化布局,并增强了全球品牌影响力。同时,公司还相继与博世、电装、大陆达成战略合作,链接全球顶级Tier-1供应商,扩展智能辅助驾驶生态。
此外,“破卷出海”作为地平线一直筹谋的长期战略,已迈出第一步。基于征程6B的产品解决方案,地平线已获得2家外资车企在海外市场的车型定点,预计全生命周期累计交付750万辆,将为地平线创造可观的持续销量。这意味着地平线在扩大国际产品布局,提升了全球品牌影响力上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在全球车企都进入赛道的情况下,智能驾驶已不仅仅局限于“本土冠军”的争夺,这场“世界杯”竞赛中,技术体系、产业合作和市场卡位,都是定义全球格局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地平线财报中着力呈现的布局方向。
内外“三驾马车”的驱动、可持续高增长的前景,这些“黄金特质”使地平线被越来越多的资本猎手推崇,8月14日,柏基投资(Baillie Gifford & Co)对地平线机器人-W (09660.HK) 的增持引发关注,同时,富时全球指数中国大盘股、MSCI中国指数等全球权威指数纷纷将地平线纳入成分股,地平线估值逻辑正从“本土领先”向“全球硬科技标的”升级。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同频共进,让业界对地平线机器人-W 全年表现的期待值空前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