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陈航回归 四个月爆改钉钉

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08-31 14:26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钱玉娟

陈航回归钉钉担任CEO四个多月,尚未等到在钉钉十周年发布会上正式亮相,就因凌晨“巡岗”登上了“最卷CEO”的热搜。

事件的起因是陈航与一个产品项目组讨论至深夜,在提出修改意见后,包括项目负责人在内的成员未及时跟进,使陈航对考勤与考核机制提出更高要求,引发部分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讨论。

一位钉钉内部人士透露,陈航重返钉钉后,一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面对产研的工作状态,陈航将板斧砍向组织管理。

8月25日,陈航借发布DingTalk Zen——一款让人在连续工作数小时后,可在自然风光与场景声音中闭眼休息的产品,回应热搜事件:“钉钉的同学也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只有工作,我们也有精彩的生活。”

尽管如此,上述钉钉内部人士表示,陈航对团队的要求始终是“Be crazy(保持疯狂)”,这个词醒目地印在陈航穿着的黑色T恤背面。

自2015年上线以来,钉钉因其打卡考勤等功能,被不少上班族视为“数字化牢笼”。而其创始团队在阿里巴巴内部则被称为“疯人院”,陈航也因工作狂状态,在花名“无招”之外,被一些老阿里冠以“疯人院院长”的名号。

陈航用六年时间带领钉钉实现用户从0增至3亿,市场份额登顶在线办公领域。出人意料的是,他在2021年离职进入智能硬件领域创立了两氢一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两氢一氧”)。

2025年3月31日,伴随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两氢一氧”的消息发出,陈航重返钉钉出任CEO。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此前追随陈航创业的钉钉高管也一同回归。

陈航回归之前,在2025年2月的阿里巴巴集团财报电话会上,CEO吴泳铭特别提及正值10岁重要节点的钉钉:“未来在企业端会有非常多用AI重塑企业内协作协同的场景和机会,钉钉将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面向To B领域的AI应用。”

钉钉自诞生起即定位为企业办公协同工具,如今其对阿里巴巴的战略意义生变。2月24日,阿里巴巴宣布投入3800亿元开启AI三年长征。一周后,陈航回归,承担起集团AI To B战略落地的重任。

在日活过亿、服务2600万家企业的超级应用内外,陈航以AI重构钉钉,展开了一场“爆改”。

团队“归零”

独立是陈航创立钉钉后一直坚持的运营理念。但2020年阿里巴巴推行“云钉一体”战略,钉钉以事业部形式并入阿里云,陈航也被调离钉钉CEO岗位,未满一年,他离开阿里巴巴创业。

2023年,钉钉从阿里云剥离,成为“1+6+N”组织架构中“N”的一部分。在当年的钉钉生态大会上,陈航曾以神秘嘉宾身份亮相。

回看钉钉的发展历程,在陈航回归前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产品没有显著迭代、版本停留在2022年12月发布的7.0。

钉钉8.0成为陈航回归后推动的首个重大产品创新。他带队调研用户,听到最多的反馈是“钉钉太臃肿”。让钉钉变简洁的同时,陈航也警惕组织内部的“数据幻觉”。

客服团队汇报称,“转人工率仅15%”“全是五星好评”,但陈航实地走访发现,很多用户抱怨咨询时“答非所问”“提需求一年多没响应”“找不到人工入口”。

一家杭州企业自2019年开始与钉钉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称,问题出现,经常得不到客服正反馈,这种情况持续到2024年,这坚定了企业转投飞书的想法。

切换合作平台一年有余,上述企业相关负责人愈发感觉钉钉在产品迭代、新功能效果和用户群像等方面,逐渐被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客户流动绝非单向。该负责人也透露,飞书的服务费用高于钉钉,一些大中型企业转向飞书的同时,也有不少对价格更敏感的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迁至钉钉。

为精准把握用户痛点,陈航在内部发起了“下地运动”,要求产品、研发、运营等团队成员,每人每天担任两小时客服。结果令人震惊:钉钉真实的客户满意度仅30%。

在推动服务团队接地气后,陈航还重组团队,打破“懂AI的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不懂AI”的局面,新设数据工程、模型训练、效果评测三个核心团队,以AI原生思维重建客服系统。

陈航在发布会上公布,钉钉的客户满意度已提升至80%,成本下降了90%。

陈航提出团队心态“归零”,这与吴泳铭在阿里巴巴内网呼吁的“重新创业”相呼应。摒弃“守成”思维,创始人再次带队,除了在内部重启创业文化,钉钉在外部也重建了以用户真实体验为中心的组织文化。

产品重构

1850个需求分析、574项问题修复、20多条产品线优化——这是陈航回归四个月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他还推动成立十几个创新小组,分别推进AI场景或工具的研发。

他不断思考,在AI即将带来的这场生产力变革中,如果用AI重做一次钉钉,它会是什么样子?

早在2023年,钉钉接入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截至目前,从智能文档处理、会议记录生成,到数据分析、市场趋势预测;从智能客服机器人,到智能任务分配与进度跟踪工具等,钉钉的“工具箱”里有多超141万个 AI 应用供用户选择。AI驱动产品创新,同时暴露纯工具类产品功能堆砌的问题。跳出产品功能叠加的路径,陈航为钉钉重定方向:不再只是一家工具公司,而要借助AI彻底重构传统工作方式。

8月25日,钉钉8.0暨AI钉钉的1.0发布,推出钉钉ONE、DingTalk A1、AI听记、AI搜问和AI表格五个产品。其中,限量发售的DingTalk A1尤其引人关注,这是一款厚度仅3.8毫米、可磁吸于手机终端的AI录音硬件。

钉钉希望DingTalk A1与语音软件AI听记协同,将现实场景中的语音交流无缝转化为智能数据。一位语音转录领域的创业者认为,钉钉软硬兼修发力语音识别,面向的是办公场景中随时随地的智能记录、转写与分析,这可能与科大讯飞形成竞争。

不过,科大讯飞的录音设备在形态上与DingTalk A1不同,反倒是国内语音智能交互领域的AI企业出门问问,今年4月推出的可磁吸、卡片式AI录音硬件TicNote,是钉钉AI硬件的直接竞品。

截至8月20日,TicNote全球销量已突破3万台。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并不将TicNote视为单一转录硬件,其内置的ShadowAI算法,使TicNote成为软硬结合甚至有望成为AIAgent入口级的产品。

李志飞在2024年调研“录音背夹”这一硬件形态的品类时,国内一些巨头也在跟进,“很多玩家都想尝试,谁也挡不住”。他告诉经济观察报,当前人们离不开手机这一入口,而TicNote这类AI硬件也依托于手机,旨在结合AI未来的想象空间与人类使用场景,成为人类随身的AI思考伙伴。

钉钉限量发售的DingTalkA1在与AI听记协同方面强调“大力出奇迹”,与通义实验室合作,投入1亿小时的专项训练后,语音识别准确率达97%,这也体现了钉钉软硬一体打造AI生态的策略。

产品重构的效果往往需要通过商业结果验证。尽管飞书的CEO谢欣曾指名道姓称,“飞书多维表格比钉钉领先至少12个月”,但陈航在8月25日的发布会上表示,钉钉的AI表格已帮助某美妆公司达人运营效率提升24倍。

战略重心

以往,钉钉作为工具提供商,沿袭传统SaaS模式,向客户销售应用和服务,有无效果都不影响其订阅制的收费模式。

在8月25日的发布会上,陈航多次强调“商业结果可交付”“结果OK再付钱”。钉钉选择颠覆SaaS商业模式,升级AI应用中心,从AI硬件到AI模板、AI助理等市场产品均推行按结果付费。这意味着,钉钉的战略发展与生态构建都将以结果驱动。

在产品重构基础上,钉钉以结果驱动构建分层次、分场景的AI生态:面向中大型企业提供专属AI、专属部署与专属品牌,支持单物理机部署整套钉钉;为初创企业打造AI创业助理;面向全球化企业提供“一个钉钉”解决方案。

陈航介绍,AI创业助理能帮助初创企业实现“一个人的公司”;“一个钉钉”通过支持多语言、多时区、多地域合规部署,将企业出海协同的成本从2000元/人/年降至500元/人/年。

钉钉不再满足于做“协同工具”,而要“以AI重构工作方式”。总部位于深圳的韶音科技部署钉钉近五年,“钉钉不只是一个App,它还是一个会自我进化的‘智慧体’”。韶音科技中国区CEO杨云期待AI钉钉1.0的产品功能为团队所用,他认为随着AI原生能力融入,企业工作效率将大幅提升。

重返钉钉,陈航以创始阶段的“疯狂”状态,推动着这个超千人的组织进行一场转型。AI钉钉1.0成功与否,陈航团队要面对商业市场的竞争和考验,中国软件行业也要迎接新技术的冲击与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TMT新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并报道TMT领域的重大事件,时刻保持新闻敏感,发现前沿趋势。擅长企业模式、人物专访及行业深度报道。 重要新闻线索可联系qianyujuan@eeo.com.cn 微信号:EstherQ13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