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知名调味料企业千禾味业(603027.SH)股价下跌1.46%,收于12.15元/股,将公司实控人、董事长伍超群的通过定增获得的增发新股“套牢”。
8月27日,千禾味业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下降17.0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30.81%。二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同比下滑86.66%。骤降的业绩也使千禾味业股价进一步承压,截至9月1日,千禾味业股价也从近期的13.03元的高点(8月26日收盘价)跌至12.15元。
对于2025年上半年业绩下降,千禾味业半年报解释称,主要是受负面舆情影响,收入下降,导致利润下降。今年3月19日,《消费者报道》发布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送检的13款标榜“零添加”的酱油中,有12款检出微量镉元素,7款检出总砷。其中,千禾味业旗下“御藏本酿380天酱油”的镉含量为0.011mg/kg。镉及镉化合物在世卫组织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引发消费者对千禾产品的信任危机。
据证券时报报道,6月27日,伍超群在股东大会上坦言,在受到舆情的影响之后,对品牌肯定有伤害,对销量有影响。“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我们什么时间能突破起来,坦诚的讲我们也不清楚,只是我们会竭尽全力。”
在舆情影响下,业绩和股价下跌也将伍超群此前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打乱”。
2023年6月,千禾味业向唯一的特定对象伍超群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本次非公开发行共计发行62,402,496股股票,发行价格为12.82元/股,合计募集资金799,999,998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定增最早从2022年2月开始筹划,当时千禾味业股价从高点已经跌掉约50%。而更早的2020年8月,股价高点时伍超群曾成功减持套现2亿多元,时隔一年在股价低位抛出定增方案,一度引发投资者对伍超群“高价减持、低价增发”的质疑。
“高价减持、低价增发”的伍超群,还将自己持有的部分千禾味业股权进行质押,为参与定增筹措资金。同时,千禾味业从2023财年开始大幅提高分红比例,作为大股东的伍超群也获得相应的现金流补充。
相关公告披露,伍超群于2023年6月20日、6月26日将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份进行了质押,质押融资资金用于认购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此后,从2023年年报起,千禾味业将分红比例从原来的30%左右提升至96%以上。2025年7月底,千禾味业2024年度分红比例进一步提高至99.94%,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5.13亿元。该分红最大的受益者自然也是伍超群及其家族成员。
通过这一系列减持、参与增发、股权质押融资以及高比例分红,伍超群的资本运作似乎形成了完美的闭环,但“舆情”引发的业绩和股价下跌,却给千禾味业和伍超群当头一棒。
千禾味业6月26日公告披露,公司于6月25日接到伍超群的通知,经其与招商证券协商一致,将其持有的已质押给招商证券的122,280,000股无限售流通股质押展期。
据上述公告披露,这部分股权最早质押于2023年,用于融资参与公司定增,2024年9月,千禾股价一度最低跌至9.35元,伍超群则在此前后进行过补充质押。此次展期,则是将原本2年的质押期限,推迟至2026年6月。截至该公告日,伍超群累计质押公司股份数量为159,580,000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38.18%。
对于伍超群而言,今年初的舆情风波,以及此后的业绩下滑、股价下行打乱了他的资本运作节奏,千禾味业和伍超群能否走出当前的困局,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