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目标是扎根中国肿瘤领域第一梯队,实现更高突破,持续做肿瘤市场的排头兵。”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副总裁、肿瘤业务部负责人Sévan Kaloustian(柯赛帆)如上表述他的“三年目标”。
2025年,恰逢强生深耕中国市场的第四十个春秋。这一年,柯赛帆履新强生,他的加入也为强生在华肿瘤业务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从创新研发、生态协作和以患者为中心三个维度,这位新任领导者勾勒出了强生在华肿瘤业务的新图景——从血液肿瘤到实体肿瘤,持续进阶,引领中国肿瘤市场更快、更高、更强发展。
强生创新制药中国区副总裁、肿瘤业务部负责人柯赛帆接受专访
创新研发:更多的疾病领域和产品
柯赛帆直言,强生在中国的血液肿瘤领域已经是排名第一的公司。在创新基因的引领下,强生会在研发创新上继续努力,在更多疾病领域拓展创新产品,“实体瘤领域也要迎头赶上”。
进入中国40年,深耕肿瘤20年,强生在华肿瘤领域累计获批13个分子、26项适应症,构建起覆盖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瘤、肺癌等核心癌种的创新矩阵。其中,前列腺癌领域的阿比特龙与阿帕他胺组合,已成为全球金标准疗法;抗CD38单抗作为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首创药物,覆盖从一线到复发/难治骨髓瘤的全周期治疗;而靶向BCMA/CD3以及GPRC5D/CD3的双抗药物,更以“精准打击”特性重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格局。
强生今年在肺癌领域的突破尤为引人注目。近期上市的双抗联合小分子TKI抑制剂组合,通过“靶向+免疫介导”双重机制,显著提升了晚期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延长了总生存期。
“对于强生而言,创新就是找到最好的分子,然后用最正确的方式去开发,最后服务最广阔的患者人群。”柯赛帆强调,强生在研发端正在不断拓展适应症,从晚期转移性阶段向早期局限期推进,例如在前列腺癌领域开展的新辅助治疗临床研究,力求在疾病早期帮助患者遏制疾病进展。管线布局上,强生已瞄准膀胱癌、头颈癌、结直肠癌等患者需求亟待满足的领域。在柯赛帆看来,强生的管线布局是以创新为驱动,基于患者需求,开辟新的治疗路径,并把药品从更晚期阶段推向更早期阶段,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市场深耕:构建全周期诊疗生态
引领中国肿瘤市场发展,不是靠口号,而是靠协作。柯赛帆明确强生的市场定位:在血液肿瘤领域已居首位,实体瘤领域则通过“研发+协作”加速追赶。这一战略的落地,依赖与政府、医院、行业协会等主体的深度联动。
在跟医生、医疗机构的合作上,强生发起临床真实世界研究,去观察、跟踪药品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药品疗效和安全性的更多数据,尤其是中国人群的数据。这些反过来也有助于强生创新制药的研发。”柯赛帆表示。
渠道优化上,强生重点布局DTP药房网络,配套药师培训体系与患者随访平台,对药师进行肿瘤药物管理培训,确保患者获得用药指导、不良反应监测等全周期服务。对此,柯赛帆表示,这些药师是直接接触患者的医疗专业人士,这就使得药房不仅是配药点,更是患者教育的第一站。
柯赛帆举了一个例子,强生最新的肺癌产品埃万妥单抗注射液,注射过程中有一定要求。强生对护士进行培训,确保了用药护士从注射开始到注射结束,一直陪护患者,观察治疗情况的变化,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同时接受最有效的治疗。
与此同时,强生也在积极搭建知识共享和科学对话的平台,助力行业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如在前列腺癌领域,强生创新制药与领先的医学协会合作,在省、地市级会议上开展规范化诊疗讲座,在二三线城市则通过真实临床病例分享,有效传递科学的治疗理念。此外,强生也携手多方构建前列腺癌科普公益新生态,近日由强生创新制药发起的“健康起跳 深度速度有态度”前列腺癌科普公益项目,聚焦患者治疗核心诉求,助力患者实现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深度速降,并以跳水运动作为诠释深度速降的视觉载体,传递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重要价值,彰显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
这是柯赛帆在采访中多次强调的“协作”。他表示,这次前列腺癌公益项目的开展充分印证了强生创新制药与各方深化协作、推动前列腺癌科普公益向多学科、全周期不断升级的努力与决心。未来,强生创新制药会推动创新治疗更快更广地惠及中国患者,开发更多有温度的关爱与支持项目。
以患者为中心:让创新有意义
“创新只有真正用在患者身上,才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也在尽全力去推进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柯赛帆的承诺背后,是一套覆盖“可及—可负担—可体验”的全链条支持体系。
在审评审批阶段,强生在药物获批前,就与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通过早期介入、滚动提交等方式加速审评审批进程,力争让创新疗法尽早惠及中国患者。
在药物获批后的医保准入阶段,强生积极参与国家医保谈判,目前强生在华获批的大部分肿瘤药物都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方面,强生也尽全力和总部沟通,争取国际最优价格体系支持,让中国患者与全球同步获益。”
此外,为了最大化药品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强生在创新支付上也做了诸多探索,包括与多个省市的惠民保项目合作,覆盖罕见病用药及创新疗法,并通过地方商业保险在内的各种渠道扩大准入,让更多患者受益。
“医疗行业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药用到患者身上,常被认为是药物‘旅程的结束’。但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他用药‘旅程的开始’。”柯赛帆强调,癌症给患者带来的不光是身体上的痛苦,也是精神上的折磨,所以强生希望能给患者和他们背后的家庭带来情感上的支持,帮助患者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在患者体验优化上,强生建立了“肿瘤患者关爱专员”制度,不仅有专员提供用药指导和随访,更会定制“患教关爱包”;为支持患者长期疾病管理,强生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定制了血液肿瘤八段锦康复操;而肺癌领域的“三思而择”项目,旨在通过决策辅助工具帮助患者理解治疗方案,让患者真正参与到自身的治疗决策当中。
创新研发、生态协作、以患者为中心,这些强生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践行的理念,都服务于柯赛帆的“三年目标”。此外,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柯赛帆还强调员工价值——“员工在强生能够快乐工作,既可以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也会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