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田野上,智能温室与生态农场错落分布,特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业就业,收入水平与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在产业兴旺的田园画卷背后,邮储银行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给予了金融角度的注解:2025年上半年,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44万亿元,余额占客户贷款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占比居国有大行前列;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1.28%;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43%,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乡村振兴中蕴含着广阔的金融服务空间。在银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净息差持续收窄、数字化转型压力等复杂业态下,商业银行如何突破"规模情结"与"速度依赖",实现资产质量、经营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动态平衡?邮储银行或许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一家银行的“三农”深耕与业绩韧性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2025年上半年邮储银行交出一份稳健、均衡、有韧性的“中期答卷”。
上半年,邮储银行业务规模稳定增长,总资产突破18万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邮储银行资产总额达18.1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其中客户贷款总额9.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9%;负债总额达17.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1%,其中客户存款16.1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7%。
从盈利能力指标来看,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邮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94.46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利息净收入1,390.58亿元;非息收入贡献提升,中间业务收入169.18亿元,同比增长11.59%,其他非息收入234.70亿元,同比增长25.16%,中收和其他非息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同比提升0.85个、2.47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494.15亿元,同比增长1.08%。
在资产端,截至2025年6月末,邮储银行客户贷款总额9.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9%;零售贷款增长稳健,保持较好韧性,上半年增加887.93亿元,增长1.8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对公贷款增加5,410.98亿元,增长14.83%,同比多增2,229.24亿元,形成更加稳定的批零联动结构;存贷比和信贷资产占比分别较上年末提高0.90个和0.25个百分点。
在负债端,邮储银行践行量价统筹的发展理念,优化价值存款管理机制,将低成本的同业活期存款纳入价值存款口径,积极做大自营存款规模,努力将稳定、低成本的负债资金来源打造成为长期、可持续性的优势。半年报显示,邮储银行上半年存款突破16万亿元,达到16.11万亿元,增长5.37%。
仔细观察,其中有一项指标颇为引人关注:截至报告期末,涉农贷款余额2.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95.85亿元,余额占客户贷款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占比居国有大行前列。
在银行业竞争激烈的业态下,邮储银行如何做到健康平稳发展?其“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和普惠金融标杆行”的目标,或许是答案之一。
服务乡村振兴中铸就差异化竞争力
位于成都西南的蒲江县有着“千年古县”之称,在独特的生态环境下,丑柑和猕猴桃成为该县农业的两大主导产业。
蒲江县洪园家庭农场在种植柑橘的同时,新增加了猕猴桃种植的业务,但因为资金周转、设备购置、技术升级等面临资金压力时,邮储银行成都分行及时给农场负责人申请了产业贷款。农场负责人徐艳敏说:“邮储银行的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能够及时购置先进的农业设备,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这是邮储银行在2025年上半年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之一。在金融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乡村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也正是在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的过程中,让邮储银行锻造出的差异化发展优势越发明显。
实际上,自成立之初,邮储银行便确立了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定位。2016年,该行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推动服务“三农”向体系化、专业化转型。依托“自营+代理”的优势,邮储银行建立了一张下沉足够深、覆盖足够广的服务网络,近4万个营业网点覆盖了我国约99%的县(市),其中70%在县及县以下地区。通过几十年的普惠金融耕耘,邮储银行打造了“地缘、亲缘、人缘”的网络优势,锻炼了专业、专注、用心、用情的普惠服务队伍,塑造了温暖贴心、值得信赖的良好声誉。邮储银行也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长板,拥有了在同业竞争中独具的优势和底气。
近年来,邮储银行又结合农业农村金融需求变化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运营来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密切协同中国邮政,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力破解农村地区“融资难、销售难、物流难”问题;因地制宜打造“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党建+金融”“商流+物流+金融”等系列特色“三农”金融服务模式,让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更畅通。
2025年,邮储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印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关于落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聚焦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县域富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以数字化转型、集约化运营为主线,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体系,拓展金融支持领域,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同时,2025年上半年邮储银行继续立足中国邮政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禀赋优势,深化与邮政集团的合作,协同开展2025年“邮政惠农进万村”专项活动,充分利用寄递、电商等资源,高效做好信用村综合服务。
金融赋能强县富镇的邮储实践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银行不应仅限于传统信贷支持,而是要积极拓展综合金融服务边界。
记者发现,邮储银行在围绕县域、乡村地区创新产品和服务、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户村民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邮储银行充分发挥网络下沉、深耕县域的独特优势,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市场特点,精准实施差异化服务策略,构建集支付结算,信贷融资、财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创新打造了“行业智付通”解决方案。例如,邮储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积极服务玉米、大豆、水稻、种子等粮食贸易客户,实地走访收集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行业智付通”+特色卡+大额存单+专属理财产品+贷款利率优惠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一站式解决客户金融需求;邮储银行河北邯郸市分行利用“行业智付通”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数字化金融工具,帮助客户高效完成支付结算交易,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提供金融科技支持。截至2025年6月末,“行业智付通”已触达全国160多个地市,为农、林、牧、副、渔等生态场景提供高效、智能的金融服务。
人参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吉林省最具优势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富民产品,产量占全国的60%、世界的40%。邮储银行吉林省分行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打造“吉邮参贷”系列产品等方式,打通人参产业金融全链条,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东北全面振兴。
这实际上是邮储银行着力服务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上半年,邮储银行聚焦各地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积极推广“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展业模式。进一步优化面向个人的产业贷方案管理架构,形成“通用方案+专属方案”的分类管理模式,提高方案及客户准入敏捷性。面向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创新推出集群e贷,结合企业经营特点,制定针对性风控策略,支持特色乡村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白名单管理机制,推进白名单客户分类施策、精准营销、综合服务,争做农业龙头企业主办行,促进乡村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聚焦农村特色种养殖场景,邮储银行优化产品要素和流程,提高重点产业服务质效。实施“服务强县富镇行动”,聚焦产业发展稳定、客群基础较强、业务需求旺盛的强县富镇,以更大力度的资源投入推动重点地区突围发展。
为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邮储银行优化主粮种植行业小额贷款产品,针对有农业保险数据覆盖的客群,优化调查要求,提高作业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充分保障春耕备耕金融供给。提前部署夏粮收购服务工作,优化夏粮收购信贷产品要素,为粮食大省定向提供专项政策支撑。截至报告期末,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244.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28%。
邮储银行还着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年度农村基础设施业务发展计划,重点加大对供水、电力、供热、燃气等项目的中长期信贷支持,推进县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民生领域贷款产品,积极服务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县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制定高标准 农田业务展业策略,细化高标准农田及耕地业务管理要求,规范高标准农田及耕地业务发展。
此外,邮储银行还充分发挥联通城乡的优势,全面加强线上线下全渠道体系建设,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普惠+专属+特色”的金融服务,通过存款、信贷、结算、理财、养老金融等,有效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经营、财富管理、住房、购车、教育、旅游等需求,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增进民生福祉。
有温度的数字金融打造服务新体验
在充分发挥自身网点数量多、三农客户广等优势下,邮储银行以“数据+场景+服务”的思路,整合银行业务数据、邮政集团接入数据和外部数据资源,研发“农村金融服务画像”数据产品,构建面向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四类主体的三农数据体系,强化优质小贷客户等涉农数据的应用场景,精准识别并充分挖掘乡村振兴客户需求,以数字化技术提升三农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河北省分行与千一禾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聚焦禽蛋产业数智化升级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共同打造禽蛋产业“数智+普惠”新范式。邮储银行将依托数字人民币独特优势,联合河北省分行围绕千一禾盛旗下“鸡蛋帮”平台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创新场景应用探索。
“三农”贷款业务不再仅仅聚焦在田间地头,而是与邮储银行的科技力量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据了解,本次合作将打通产业数据与金融资源的双向通道,依托数字人民币低成本、高效率、可加载智能合约、母子钱包灵活配置的独特优势,量身定制全流程数字化资金交易结算解决方案,解决传统支付结算效率低、成本高、资金流与信息流割裂等痛点,助力平台实现交易自动化、资金透明化,以数智驱动禽蛋产业提质、降本、增效。
当乡村振兴有了金融科技的助力,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近年来,邮储银行科技投入保持较快增长,在打造差异化发展特色的同时,积极构建数智化转型优势,以技术应用赋能内外服务,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再添科技新动能。
据邮储银行副行长、首席信息官牛新庄介绍,面对数智化发展浪潮,邮储银行主动抢抓机遇,加速数智化转型进程,从科技支撑到科技助推,再到科技引领,稳扎稳打地推进数智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数字化建设能力持续提档升级;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大模型等AI生态体系逐渐完善。
每一轮科技革命、每一次行业变革总在静默中蓄力,于无声处听惊雷,最终重塑万千气象。银行业数字金融的变革发展亦是如此,在一次次细致入微的日常革新中重构业态与格局。
未来,邮储银行将秉承“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精神信念,既投身于波澜壮阔的科技浪潮中,也持续打磨数字金融服务的微观体验,以新一代核心系统为基,以人工智能为翼,持续深耕乡村振兴、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不断完善有温度的智慧金融服务,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惠及千行百业,为我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邮储力量。
“耕耘有时,大道可成。”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邮储银行将立足战略定位与资源禀赋,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稳健经营、创新求变,在压力中锤炼韧性,在变革中把握机遇,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为广大股东、客户和社会创造长期可持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