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教授《经济追赶的艺术》的中文版最近刚刚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根教授是经济学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曾担任国际熊彼特协会的主席以及韩国总统经济发展问题的首席顾问,在追赶经济学、创新与发展、产业政策等领域有长期深入的学术研究和产生广泛影响力的建树成果。尤其在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分析以及亚洲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转型方面,李根教授无疑是国际权威学者之一。
《经济追赶的艺术:创新体系中的障碍、迂回与跨越》是李根教授继其专著《经济追赶与技术跨越:韩国的发展路径与宏观经济稳定》(曾荣获熊彼特奖,其中文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之后,撰写的另一部关于经济追赶的上乘佳作。与前书相比,文字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经济学洞见更加丰富深刻,如何具体操作执行的现实指导意义更加明确可行。发展中经济体如何实现经济追赶,这是经济学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最缺乏答案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该书研究的就是这个重大问题,对于所有关心该问题的读者来说,都应该是必读的。
《经济追赶的艺术》一书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中等收入国家要实现经济追赶变成发达国家,需要通过一条“狭窄的通道”,要获得成功非常不容易,很难找到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的一定之规,而更像是需要掌握火候,灵活运用的政策“艺术”。
第二,要实现经济追赶,就必须弯道超车。这是因为后发经济体存在企业的能力失灵与规模失灵这两种失灵以及发达经济体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一个障碍。企业的能力失灵具体是指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并非对其进行简单地补贴或者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可以自动形成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规模失灵则指的是发展中经济体中是以中小型企业占主导,缺少世界一流的大企业,而中小型企业在引领经济体向高收入水平发展方面存在能力先天不足,无法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进行有效的抗衡。另外,发达经济体因为引领创新,具有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先进技术,在一定期限内对先进技术具有合法垄断权,从而阻碍发展中经济体对这些先进技术的快速低成本的有效学习。所以,面对这两种失灵与一种障碍,后发经济体如果只是永远跟随发达经济体的脚步不停追赶,就很有可能永远无法真正赶上发达经济体。因此后发经济体在追赶过程中,一开始进入可以模仿、跟随并学习先发者,但到了某一阶段以后就必须另辟蹊径,才能快速抄近路或者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追赶理论存在三个悖论。第一个悖论是“殊途同归”,意即为达到并实现接近先行者的收入水平,后发者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先行者的新路。第二个悖论是“弯道比直道快”,意即直路上容易交通拥堵,后发者可以弯道超车,选择一条更加人迹罕至的路径,往往会更快抵达目的地。第三个悖论是“从窗口飞出或跌落”,意即只有做好“飞行”准备、“翅膀”强壮有力的企业才能尝试跨越,而其他企业会面临跌落到地面的重重风险。
第四,后发经济体要切实提高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可以考虑选择三条弯道。第一条弯道是在宽松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下,促进以小专利和商标形式的模仿创新,而不是促进和巩固常规专利权。第二条弯道是以非线性顺序,先加大、再减小、之后再加大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第三条弯道是先专攻短周期的高科技部门和产品(如信息技术行业),后期再专攻长周期的部门和细分市场(如制药业)。
《经济追赶的艺术》倡导以人才能力发展为本的经济发展观,提出了一个涵盖“后进入者—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全面经济追赶理论,系统地分析了追赶过程中的能力建设问题。作为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著作,该书科学系统地分析了许多后发经济体实现经济追赶的经验和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书中使用了很多生动的隐喻和丰富的案例,通俗易懂,可读性强。
我国当前与未来正在全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如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尽快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何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书对于所有这些重要问题都有非常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王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