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千万县中学子:县域居民注意了,你家孩子上高中迎来新机会

2025-09-26 12:57

9月26日,六部门发布了一份重磅文件,这份文件将改变千万县中学子的命运。

这份文件名为《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经国务院同意,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文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就是:加快推动城乡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县中振兴。这意味着,县域普通高中迎来了振兴行动计划。

一起来看《行动计划》具体内容。

《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是:到2030年,适应学龄人口持续增长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机制进一步完善,县中布局更加合理,为初中毕业生就读普通高中提供充足学位;教师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师配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更好适应人工智能对育人方式变革的影响,注重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质量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唯分数、唯升学”的应试教育倾向得到有效扭转;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机制更加完善,市域内普通高中发展差距明显缩小,优质特色多样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对于千万县中的学子来说,《行动计划》的重点举措着力破解县域高中发展瓶颈,让更多学子可以享受优质高中教育,切实拓宽成长成才路径。一句话说就是,让更多县域孩子可以读高中。

教育资源扩容方面,具体包括如下措施

1.建立学龄人口和学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开展教育、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人口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结合人口流动等因素,综合研判、精准预测省、市、县学龄人口和学位缺口,科学制定县中布局建设规划,建立分年度建设项目库,明确每年新建、改扩建学校和新增学位数。

2.推动现有普通高中挖潜扩容。根据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在渡峰时期适当放宽学校规模和班额标准,严控66人及以上超大班额。优化学校空间结构,适当增加建筑规模,开辟学生活动场地,改善教学和生活条件。新建项目优先建设教学楼、学生宿舍,确保新增学位供给。

3.优化重组现有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闲置资源举办普通高中。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闲置社会用房,为学校补充校舍资源,并按照校内同等标准加强配套管理服务。

4.新建一批普通高中。以人口集中流入地、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县中。制定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进度。严格执行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及教育教学设施标准,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既满足渡峰学位需要,又防止过峰后闲置浪费。新建学校选址要充分考虑抗震和防灾需要,确保建设安全。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对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动,其中主要举措包括

探索市县结合管理体制改革。在普通高中以县级为主管理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市级在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育评价、规范办学等方面的统筹力度,着力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

开展综合高中建设试点。加强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考试评价、学籍管理、资源共享等方面改革创新,探索建立注重文化基础、强化职业技能、支持多样选择的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教育。

推进评价和招生改革。落实《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鼓励各地在具备条件的县域,开展中考改革试点,探索登记入学、均衡派位、划片招生等多元化录取改革。

“鼓励各地在具备条件的县域,开展中考改革试点,探索登记入学、均衡派位、划片招生等多元化录取改革”,这一举措精准把握了县域中考改革的命脉。当前,县域间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优质高中往往集中在少数区域,单一分数导向的录取模式进一步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唯有推行多元化录取机制,通过登记入学保障就近入学权利、均衡派位促进生源合理分配、划片招生稳定区域教育生态,才能真正打破"唯分数论"的局限,让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孩子获得更加公平透明的升学机会,使每一名县域学子都能站在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追逐高中梦想。

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之一,县中是众多学子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围绕招生管理改革、教师团队建设、办学薄弱环节、教育教学质量四项重点任务规划行动路径。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我国近60%的高中生就读县域普通高中,作为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县中一度面临优质生源流失、师资力量短缺等一系列问题。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县中发展,表述从往年“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升级为“提升县域高中质量”。教育部表示,今年将推出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把县中作为面向优质均衡的一个重点突破内容。

县域普通高中改革是推动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对缩小城乡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深远意义。当前,县域高中普遍面临优质生源流失、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学生接受高水平教育的机会受限,加剧了教育分层与社会流动阻力。

此次改革通过​​资源扩容、​​师资提质​​、​​机会公平​​等举措,直击县域高中发展痛点,不仅能提升县域教育质量,让更多农村学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高中教育,更能为乡村振兴培育本土人才,激活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这也是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宏观经济研究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