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的上市进程或要生变。
据路透社报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Momenta正在考虑将原定赴美的上市计划转向香港。消息人士称,公司已在内部向部分投资人传递了这一可能性,但尚处早期阶段,存在调整空间。
Momenta方面则回应称,尚未就IPO地点和时间作出最终决定。
这一动向背后,是中美资本市场摩擦与监管趋紧的现实。根据证监会官网披露,Momenta去年获批赴美上市,但该批文已在今年6月到期。受美国监管层持续要求中概股提高合规透明度以及退市威胁的影响,越来越多中国企业选择香港作为融资渠道。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截至9月底,已有逾230家公司在港提交上市申请,募资额接近200亿美元,已远超去年全年水平。相比之下,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美募资不足8亿美元,且主要由茶饮连锁企业Chagee的IPO支撑。
在资本层面,Momenta正接近完成一轮Pre-IPO融资,潜在投资方包括奔驰和现代,这将与此前的丰田、博世形成更完整的全球车企股东阵容。若该融资顺利落地,Momenta将进一步获得跨国整车厂在资金与市场资源上的支持,亦意味着其技术路线获得国际认可。
自2016年由前微软工程师曹旭东创立以来,Momenta以“渐进式”自动驾驶路线为核心,逐步打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其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已在中国市场为丰田、奔驰、奥迪等品牌提供,技术能力被外界拿来与特斯拉FSD对比。
Momenta不仅布局国内,还在德国斯图加特设立研发中心,并计划明年与Uber合作,在欧洲进行L4级无人驾驶测试。这种从量产ADAS到Robotaxi的“双线推进”,为其在资本市场讲述长期成长故事提供了逻辑。
从更广的背景看,Momenta的潜在转向反映了智能汽车产业资本格局的重组。智能驾驶作为新能车竞争的下半场,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与产业链环节不断突破,但在融资渠道与估值体系上,必须权衡国际政治环境与监管不确定性。对Momenta而言,赴港上市或许意味着估值参考系转向同类智能车企,更契合政策安全边际;但也可能面临投资者风险偏好差异与定价压力。
香港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地缘优势,更在于其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讲述新技术故事的主要舞台。过去一年,港交所募资规模跃居全球首位,其中多数来自中国公司。对仍处在商业化早期、资金消耗巨大的自动驾驶企业来说,香港市场提供了一个介于国际资本与本土监管之间的平衡地带。
Momenta是否最终选择这一舞台,尚待观察,但其筹谋背后,折射的是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在资本寒冬与地缘博弈交织下的现实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