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负债逾10亿、三年亏损6.6亿:魔视智能的“交叉依赖”能撑多久

2025-09-28 14:54

经观感知

港股市场迎来又一家自动驾驶方案商。

9月27日晚,魔视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国泰君安国际和国信证券(香港)。

此前在2025年6月23日,魔视智能(Motovis)刚刚获得浙江美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677)等投资人数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凭借自研算法与“Motovis智驾大模型”,布局行车、泊车、主动安全等解决方案,并已在奇瑞、广汽、上汽等乘用车,以及陕重汽、宇通等商用车上量产。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量达到330万套以上。

表面上看,魔视的数据亮眼。2022年至2024年收入从1.18亿元升至3.57亿元,三年增长两倍有余,2025年上半年继续同比大增76.4%至1.89亿元。毛利率也在经历低谷后回升,2025年上半年为20.1%,高于2024年全年的14.2%。

但这些曲线难掩背后的隐忧。公司三年累计净亏超过6.6亿元,2025年上半年再亏损1.12亿元。现金流更显脆弱,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持续为负,累计流出超过4亿元。公司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来维持扩张,而截至2025年6月末,净流动负债已高达10.44亿元,赎回负债科目更是从2022年的6.61亿元抬升至12.28亿元。这意味着,融资环境或回款节奏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对生存造成压力。

产品结构进一步揭示盈利难题。2025年上半年,Magic Drive(行车解决方案)毛利率62.1%,是唯一能“养家”的业务;Magic Parking(自动泊车解决方案)毛利率36.8%,但波动大,2024年上半年曾因芯片成本冲击跌至3.9%;Magic Safety(主动安全解决方案)毛利率只有1.1%,几乎不贡献利润。

Magic Safety在政策推动下快速渗透,却成了“量有余而利不足”的典型拖累。如何平衡标配化需求与盈利压力,是公司绕不过去的关口。

客户与供应链关系也并不稳固。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65.9%,其中单一客户占比21.9%。更值得注意的是,前五大客户中有四家同时也是供应商,前五大供应商中又有五家同时也是客户。

换句话说,有些企业既从魔视采购解决方案,又向魔视供应芯片、雷达、摄像头模组等关键零部件。表面上看,这种关系更紧密,但实际上风险更大,一旦在价格或结算条款上出现分歧,可能同时冲击收入端和供货端,放大财务波动,也让交易的独立性和公允性受到质疑。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减值(ECL)余额到2025年上半年已累计约1468万元,现金回款质量堪忧。

行业环境的确在扩容。灼识咨询预计,中国L0—L2+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在2029年达到2281亿元,2024—2029年复合增速20.1%。但格局仍然分散,2024年前十家厂商合计份额仅15.2%。魔视在其中排名第八,份额0.4%。

这意味着,规模化与洗牌才刚开始,技术和成本优势不足以确保护城河。

因此,魔视的招股书既展示了行业扩张中的机会,也暴露了结构性难题。毛利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线,Magic Safety的标配化稀释利润;客户集中度高且上下游交叉,风险暴露明显;现金流和负债表脆弱,融资依赖度过高。

上市融资可以补血,但真正考验在于,Magic Drive能否兑现规模化扩张以支撑整体毛利,现金流能否扭转为正,以及客户和供应链结构能否改善。如果这三大关口无法突破,这家自称“AI原生”的方案商,可能很快被卷入行业洗牌的下一轮淘汰。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