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入局低空经济产业资本加速抢占“空中的士”赛道

2025-10-13 10:06

“打飞的像打车一样简单”的梦想,或许正逐渐照进现实。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北京滴滴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股权穿透后发现,该公司由北京小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北京小桔科技集团为滴滴出行母公司,其法人、实际控制人为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

低空经济爆火以来,已有不少企业、平台陆续宣布要打造低空版“滴滴”,而滴滴本身并未披露过在低空领域的战略布局。此次成立北京滴滴低空科技,或许正是出于滴滴在低空经济时代防御与卡位的需要。

对于低空经济产业而言,出行巨头的“入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在业内看来,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大规模应用将遵循“先to G/to B,再to C”的路径,前期将主要由平台公司采购飞行器并向公众提供服务。汽车出行平台的纷纷入场,正是为了抢占这一未来低空交通的“流量入口”和“调度中心”。

低空版“滴滴”受青睐

从产业链分工而言,在未来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中,低空经济运营服务平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低空版“滴滴”借鉴了网约车的便捷模式,主体从汽车变为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

目前,滴滴的竞争对手曹操出行,已经率先布局低空领域的共享出行业务。今年9月,曹操出行与吉利系eVTOL厂商沃飞长空在成都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携手打造“天地空一体化”共享出行。据介绍,“天地空一体化”共享出行蓝图是Robotaxi地面出行与eVTOL低空出行相融合的立体交通网络。

此外,今年7月,绵阳市“低空智行”运营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其具备低空服务交易、低空交通管理、飞行网联控制、飞行过程监管、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等五大能力体系,对外介绍为低空版的“滴滴出行”App。今年4月,“济南低空”App测试版上线。其介绍称,该App让“打飞的”像打车一样简单,是全国首个低空版“滴滴”。

在业内看来,eVTOL售价普遍高于汽车、低于直升机,个人直接购买eVTOL暂时不现实。因此,eVTOL的大规模铺开,应先是“to G/to B”,再是“to C”。即由B端、G端的企业或平台采购eVTOL,转而向有低空飞行需求的个人提供服务,这自然产生了对低空版“滴滴”的需求。

针对eVTOL的落地,业内的共识是,场景开拓的先后顺序是从偏远地区到人口密集区,从低频次场景到高频次场景,根据风险递进原则逐层推进。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此前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现阶段eVTOL的商业应用将先以低空旅游、城市观光领域为切入场景,而后逐步拓展至应急救援、交通接驳、空中通勤等场景,最终实现“空中出租车”的普惠化。

目前已有企业明确瞄准了“空中的士”业务,并确定了价格范围。沃飞长空首席市场官费岚日前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公司首批eVTOL商业化运营将定位于“高端专车2倍至3倍定价”市场。

上市公司抢抓低空产业链机遇

从资本市场来看,eVTOL被视为未来低空版“滴滴”的核心载体,也是上市公司近年来争相布局的新兴业务。国泰海通证券认为,低空经济相关政策逐步细化,行业日渐走向成熟。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布局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将率先受益,投资价值凸显。

回溯来看,近期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在eVTOL领域的业务布局,其中电池厂商居多。10月9日,赣锋锂业公告称,公司已推出适配低空经济的飞行系列电源,高比能电池能量密度覆盖320Wh/kg~550Wh/kg范围,循环最高可达到1000圈,已通过车规标准GB38031-2020,并与知名无人机、eVTOL企业达成合作。

9月25日,孚能科技表示,目前公司半固态电池已获得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美国头部eVTOL客户、上海时的、小鹏汇天、沃飞长空、零重力等多领域头部客户认可。随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量产,公司半固态电池出货量有望进一步显著提升。

鑫铂股份介绍,公司目前已经为头部飞行汽车公司供应前机舱下加强件总成、前碰撞横梁总成等零部件产品,目前处于交样件阶段,预计明年一季度末大规模量产。同时,公司也在开发飞行汽车领域客户,助力开发轻量化产品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

当升科技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固态锂电材料持续放量,其中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率先实现吨级出货,双相复合正极材料荣获中关村论坛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推介,相关产品已导入清陶、卫蓝、辉能、赣锋锂电、中汽新能等多家固态电池客户,成功应用在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以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孙小程 )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