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财险、太平财险、平安产险回应

2025-10-20 11:23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非车险监管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优化,规范了相关产品的开发使用,强化保险费率管理,要求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产品,推动非车险产品的使用符合备案内容,标志着非车险领域“报行合一”全面启动。

对此,人保财险、太平财险、平安产险等保险机构作出回应。

人保财险

参与首新保险、安责险行业示范产品研发

一是推动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的意见》等政策,优化首新保险补偿机制;二是在行业协会组织下,牵头推进并完成首新保险示范产品开发,参与编写《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首台(套)首批次综合保险配套承保理赔服务指引》,规范产品经营;三是在行业协会指导下,牵头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完善“4+2+1”配套落地方案。

预先启动非车险产品改造工作

对现有非车险产品和条款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性评估,率先启动企财险、雇主责任险和安责险产品改造与定价模型升级,从源头保障符合“报行合一”政策要求。

全面启动非车险费用治理工作

制定《营销费用治理优化工作方案》,优化营销费用管理模式,从产品、客户、团队维度明晰费用应用场景、列支形态和配置规则,实现产品、业务与营销场景的精准匹配和闭环管理,确保费用支出真实、透明、合规。

太平财险

成立非车险“报行合一”工作机构

将落实非车险“报行合一”作为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协同推进、系统治理,层层保障落实,确保顶端设计和前端落实充分结合,有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多次向全系统进行重点宣导和部署要求,提前统一思想,研判形势,谋划布局,不断完善相关工作流程、运营系统等。

预先启动非车险系统完善升级工作

在今年上半年深入研究“报行合一”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后,太平财险即对现有非车险相关产品条款进行系统性评估,根据条款、责任进行系统管控的系统功能升级改造,并更新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在制度和系统层面优化费用“三通道”管理模式和费用配置规则,提升费用合规性和有效性。建立条款管理系统,实现条款全闭环管理,保障符合“报行合一”政策要求。

改造、升级并上线相关系统

和同业主体一道,积极配合参与首台(套)保险和新材料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行业示范产品的研发;根据监管、协会要求积极推动非车险“见费出单”,目前系统内多地已对此项系统功能进行改造升级并上线,为后续全面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

完善非车险产品条款管理制度

从今年开始,太平财险完善落实非车险“报行合一”相关制度10项,如《加强应收保费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特别约定管理的通知》等,主要涉及产品费率、条款使用、特约管理、中介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保费收入管理等方面。从费率、费用、特约、中介、应收等维度形成细致、全面的管理机制,推进精细化管理夯基固本,筑牢合规经营防线。

平安产险

转变经营理念

《通知》明确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加快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型。平安产险深刻理解,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合理降低保费规模、业务增速、市场份额的考核权重,强化合规经营、提升质量效益、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考核权重,引导各层级科学规划业务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韧性。

强化内部管理

已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度参与金融监管总局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的相关工作,积极推进条款备案、系统改造等准备工作,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风险保障服务,确保在11月1日新规正式实施时全面达标。

服务国家战略

将以落实《通知》作为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以身作则,加强产品创新与服务优化,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金融保障和服务体验。同时,将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与业界一道,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推动非车险业务实现质量、效益、合规的有机统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战略、实体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贡献更多保险力量。

近年来,非车险业务持续扩容,在财产险总保费中的占比已从2019年的37.1%攀升至2024年的47.4%。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财产险公司总保费收入1.22万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非车险业务收入6195亿元,占比50.8%。

来源:金融时报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