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关注
2025-10-24 12:54

10月23日下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蔡昉在2025外滩年会圆桌论坛“多层次养老保障中的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上呼吁,要探索新的养老保险模式。
蔡昉表示,人口与劳动力市场是养老保险两个重要的参数,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未来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或者说做什么样的参数调整。
蔡昉表示,当前,我国的人口与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新特征。
一是目前在领取养老金的人群中,超过50%的人领取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但是很多关于养老保险改革的讨论,只局限于职工养老保险、养老第二支柱和养老第三支柱,不应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排除在外。
二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针对的是农村老年人、非正规就业人群或者灵活就业人群。现在,私营劳动者、个体劳动者以及或许在单位工作,但是不被单位作为自己员工的这部分人群超过3亿人。此外,灵活就业人群有2亿多人,新就业形态人群也接近1亿人。这些人群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很低,很多人不在职工养老保险范围内。如果不把这部分人群纳入到养老第一支柱,养老保险就谈不上公平性。
三是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人工智能的发展,就业形态越来越不“正规”,灵活就业人群持续扩大,这造成传统的参保扩面思路不再奏效,因此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蔡昉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颠覆性的,养老保险的模式选择和进一步完善也应该与时俱进。
一是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状况应该是评价第一支柱的重要依据。
二是讨论养老保险三支柱的时候,必须清醒认识到,养老三支柱不是“三足鼎立”,也不是“并列齐驱”,应该是第一支柱“一柱擎天”,没有第一支柱就没有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关系。
三是人工智能应该带来革命性、颠覆性的冲击,同时也应该带来革命性的分享理念,即社会将得到很大的生产率红利,但是必须设计好分享制度,探索新的养老保险模式。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