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28日,云贵高原,北盘江大峡谷,随着第一辆车驶入,全长2890米、垂直高度625米的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
这座跨径与高度均居世界山区桥梁之首的钢桁梁悬索桥,将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下称:“关岭县”)与黔西南州贞丰县的通行时间,从原本的2小时缩短至2分钟。
在花江峡谷大桥连接的两岸,曾受困于深山峡谷阻隔的关岭县小黄牛与贞丰县特色糯食产业,如今正借由高速路网加速走向全国市场;沿线村寨的民宿与餐饮,也因大桥通车带来的“桥旅融合”客流而焕发新生。
千里之外,河西走廊腹地,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的白水泉光电产业园区,25594面定日镜正跟随太阳转动,将戈壁荒滩的光热资源转化为清洁电能,源源不断输送至国家电网。在西北戈壁滩上,光热项目的落地不仅带来了清洁电力,更为当地县域留下了稳定的税收与就业岗位。
作为国民经济的“骨骼”与“动脉”,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支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图景,更是县域经济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
而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往往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资金使用密集等特点,如何保障工程建设期间资金链条稳健,确保工程红利有效转化为县域产业升级的动力,一直以来,都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课题。
眼下,从西南深山的桥隧到西北戈壁的电站,金融力量正推动国家战略在县域落地生根,这不仅打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物理通道,更将大国工程的红利,切实转化为县域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