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叙利亚政权难以更迭
黄培昭
2011-05-09 07:40
订阅

经济观察报 黄培昭/文 时下,叙利亚局势动荡难宁,前景似乎充满不测。虽然不断遭到官方的禁止、逮捕甚至镇压,但5月5日叙利亚各地仍有大量民众上街游行,要求现政权下台。美国等西方国家加紧了对叙利亚的制裁力度。一些媒体断言,美国很可能套用利比亚模式,对叙利亚进行军事介入,使叙利亚政权发生更迭。笔者对此持不同观点。

至少从眼前看,叙利亚政权还没有被民众推翻的征兆。一是虽然游行者明确提出打倒现政权的口号,但叙利亚的铁拳政策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所属的阿拉维派只占人口的13%,但是巴沙尔获得了阿拉维派控制的军队的绝对支持。二是巴沙尔获得了逊尼派商人阶层和知识分子的支持,这些人是占总人口74%的逊尼派的中坚力量。其三,叙利亚反对派组织严重分化,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和领导层,也缺乏明确的目标,不可能仅仅通过自身的能力扳倒巴沙尔。

从外部因素看,还没有使叙利亚成为第二个利比亚的太多迹象。首先,叙利亚国家机器健全,执政根基稳固。利比亚则更多还是一个由不同部落构成的国家,国家的统一几乎靠人为的“捏合”作用,因此存在分裂的隐患。叙利亚实行共和制,由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该党纪律严明,登记森严,高度集权,虽然它的铁拳政策常常遭到西方媒体的抨击,但它确实有着很强的驾驭民众和统治国家的能力。

其次,叙利亚地缘战略地位独特而重要,利比亚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作为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桥梁,叙利亚自古就有“世界心脏”之称。到了现代,叙利亚又被冠以“世界小国中的最大国家”。这种地缘政治上的“大块头”,美国等西方国家很难一口啃下。长期以来,大马士革—德黑兰—贝鲁特(真主党)构成的轴心是反对美国中东霸权的一座堡垒,大马士革是这一轴心的中枢,美国早欲除之而后快,这一回也颇为冲动。

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国际政治教授伊斯梅尔告诉笔者,叙利亚的事情不会结束,肯定还会闹大,中东的焦点很可能由眼下的利比亚向叙利亚转移。不过,他坦言,叙利亚问题很难解决,主要是叙利亚涉及的方面太多。奥巴马拿卡扎菲“开刀”基本上是选错了对象,因为卡扎菲已经是一个“举白旗”的人了。叙利亚才应该是美国的正确选择,但叙利亚的“块头和分量都让美国不可能一口啃下”。

如果美国锁定叙利亚,在中东这个真正的“冲突核心”(相比之下,利比亚问题只不过是“串场的小节目”而已)大做文章,很可能会打破推行其中东战略的“瓶颈”,甚至通过遏制叙利亚“卵翼”下的反对派,打通中东和平的大门。不过代价也显而易见:伊朗可能卷入,真主党也可能与美为敌,中东的混战局面似乎难以避免。关键还在于,已经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地陷入战争泥潭的美国,现在似乎腾不出精力再在叙利亚开辟新战场。因此,这次美国可能只会动动嘴,在行动上则“徒唤奈何”。

第三,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敏感国家。叙利亚与中东地区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着利害关系,在地区的相关事务中,叙利亚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参与者。叙利亚如果遭到西方颠覆,中东固有的力量结构和势力平衡将被打破,中东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甚至中东版图都将被重新改写。从目前看,无论是叙利亚的敌国还是友国,都不希望叙利亚成为第二个利比亚,更不希望巴沙尔政权被推翻。

第四,一代恐怖大亨本·拉登被打死后,与基地组织有关的新闻成为媒体聚焦的重点。这种注意力的转移会为叙利亚官方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叙利亚也很会打“反恐牌”,譬如把德拉等地的游行示威事件定性为“恐怖活动”,强调那里要建立“伊斯兰国家”,军队是为了打击恐怖,镇压分裂活动,才采取行动的,虽然实际情况未必如此。

第五,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迥然有别。卡扎菲生性桀骜不驯,讲话更是口无遮拦,公开辱骂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巴沙尔则彬彬有礼,出口谨慎,从来不说过火的话,更不谩骂其它国家领导人。巴沙尔要比卡扎菲有人缘得多,美国等西方国家要打叙利亚,许多阿拉伯国家可能不会答应。

叙利亚发生的一切,是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阿拉伯“街头革命”和动荡局势的外溢现象。巴沙尔已经从穆巴拉克的下场以及卡扎菲抵抗总结和汲取了反、正两方面的教训和经验,他的高压政策足以构筑一道防止“革命洪流”来袭的大堤。一般估计,在关乎自己政治前程的重大问题上,巴沙尔不会轻易做出让步;叙利亚成为第二个利比亚的概率也较小。

(作者是人民日报中东中心分社首席记者)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