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费用高是好事
胡释之
2011-05-11 13:56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胡释之/文 央视经济半小时近日聚焦物流顽疾,为“菜贱伤农同时菜贵伤民怪象”提供了一个破解,即内地物流总费用太高,尤其堵在最后一公里,以致蔬菜从批发到零售价格上涨20倍。这是个似是而非的结论,需要细加拆解。

首先,物流总费用高本身并不一定是坏事。物流作为一个产业,越发达,收入越高,对别的部门来说就是负担,是成本,但在一个交相利,不对别人好就别想自己好的市场经济里,物流产业产值高一定是因为它创造的社会价值更高,不然没人会去用物流。就像你要寄东西,不叫快递公司服务,你的物流费用为零,但快速寄出物品的收益就享受不到了。所以物流总费用高本身并不意味着什么问题,更可能是因为物流量大,甚至是经济活动频繁、经济繁荣的标志,低了降了反倒会是个问题。

再说物流费用本身也是一种价格,用价格上涨来解释价格上涨是个套套逻辑,是走不出来的死循环。真实的情况是物流价格上涨也是通胀的结果。在货币超发过于严重的情形下,没有什么东西逃得过涨价的命运,只是涨早涨晚,涨高涨低的差异。它们相互之间无法构成因果,都是通胀受害者,而货币多得发毛是唯一原因。并且物价上涨本身既是通胀造成的恶果,也是在对冲通胀的危害。看着物流费用与其他商品价格一样水涨船高,其实要高兴才对,说明在这个领域内的价格管制还不那么厉害,价格机制还在糟糕货币环境下发挥着火中取栗的作用,这是不幸中之万幸,是件好事。

真正有问题的是,物流总费用中有多少是流入政府的,也就是说,有多少费用不是自愿花出去的,是不能换来幸福的。这是真正有害的社会负担,总没人主动叫人来罚自己钱吧。央视这个报道的有意义之处就在于此,揭示了很多不该有的物流费用,即各级政府部门的卡要。这确实是要靠社会各界施压,呼吁降低减免的。但要严防打错板子,转而呼吁政府限制正常物流费用的上涨,那就悲剧了。

接着说,蔬菜从产地到市场价格上涨很多倍本身也并没有什么错。菜贩通过机敏的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无中生有地创造利润,对社会是有利的,并且差价越大,利润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承担的是一个价值发现和传递的角色。如果因为嫉妒菜贩赚得太多,买卖差价太大,而据此进行打压,就是否定他们对社会做的贡献。其实要没有菜贩去运,你根本不知道各地的差价可以有这么大。

真正有错的买卖差价,是因打压中间商而致。要知道,中间商之间的竞争是缩小买卖价差的。他们在进货时互相竞争抬高进价,而在卖出时则互相压价。如此这般,价差被压缩。现在之所以差价大,其实就是前段对中间商的严打惹的祸。去年农产品价格高涨时,各方错把板子打在中间商身上,认为是他们炒高了价格,对他们进行严厉打压,很多中间商因此被迫离场。菜贩少了,自然竞争抬高进价的人就少了,而竞争压低卖价的人也少了,所以就毫不奇怪地会出现农民地里的菜便宜得没人要,而城里菜又贵得吃不起。

再说一个悖论,若错把物流成本高和中间商利润高都当做菜价高的原因,就会出现一种情况:我们去呼吁减少政府卡要,降低物流成本,但这样就会导致中间商利润更高,这岂不是又推高菜价了?所以这显然是个不成立的悖论,因为事实上中间商从来都是菜价的做空力量。

民众基于朴素的想法和情绪,不喜欢菜贩赚得多,喜欢农民多赚点,喜欢市民买得便宜点。这就要靠增加菜贩的竞争。要喜看他们发大财,以吸引更多的人去做菜贩。真想让菜价降,就得多正面宣传几个炒菜发大财的典型,这样就会有人蜂拥而入。而不是去打压现有菜贩,这只会适得其反。菜贩很“可恶”,但要还被减少了,菜从农民到市民之间的价差只会更大。

总之,若只是政府卡要多,那还好办,只要社会舆论是站在中间商这边,是同情中间商的,就容易形成合力推动关卡的撤销,费用的减免。怕就怕社会舆论打错板子,反倒呼吁政府多设关卡,“消灭该死的奸商贩子。”部门既得利益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仇富情绪和对商人作用的误解。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