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温永鹏/文 德国《明镜》周刊近日刊登了一篇《希腊考虑退出欧元区》的署名文章。文章称,近日希腊民众抗议欧元的游行不断,希腊首相帕潘德里欧出于无奈,正在考虑退出欧元区,而且欧元区财长也于5月6日在卢森堡召开秘密会议讨论此事。当然文章同时也指出,德国财长明确反对希腊退出。
这篇文章引发的市场动荡尚未平息,标准普尔公司再次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此举令欧元对美元急剧下挫。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再次成为市场和舆论关注的焦点。
希腊当局目前已承认,由于缺乏投资者的信任,该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无法像1100亿欧元援助计划设想的那样从市场上筹措资金。当然,就此而设想希腊将退出欧元区既缺乏政治远见,也缺乏经济常识。短期内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欧盟纾困贷款计划,继续增加对希腊的援助。必须承认的是,增加纾困计划贷款虽然能够防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但是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希腊问题。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还须“对症下药”。
那么希腊或者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本症结在什么地方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侧面给出了答案,总结来看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欧元区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货币联盟要求成员国放弃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并由欧洲央行来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由于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周期步调不一致,同时通货膨胀水平高低不同,欧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国家。如此一来,成员国只能通过独立的财政政策来应对外生冲击以平滑经济周期。对于像希腊这样的国家来说,利用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事实上,在欧元区成立之前欧盟的决策者对于上述问题也有清醒的认识。欧央行前任理事会成员伊辛(Issing)就曾经指出,欧元的设计宗旨是成立一个货币联盟而非政治联盟,但是在尚未建立政治联盟的情况下就成立货币联盟是本末倒置。虽然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旨在约束成员国过度财政开支的条约,但是当德国和法国等核心国家也公然违背这些条约的时候,条约便成了一纸空文。
其次,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作为欧元区核心国家的德国在经济竞争力上远强于诸如希腊这样的边缘国家。德国经济的特点是:出口产品竞争力强,国民储蓄率高,内需相对疲软。德国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劳动生产率高,同时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增长缓慢。2000年-2009年德国单位产出劳动力成本年均上涨仅5.8%,而希腊等国上升了约30%。德国通过向边缘国家出口产品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并形成了很高的储蓄率。德国的银行又利用这些居民和企业的储蓄去购买边缘国家的国债,压低了这些国家的实际利率,而这些国家的居民又可以通过贷款继续购买德国商品。如此循环就形成了欧元区各经济体之间的内部失衡。这种失衡和中美之间的储蓄失衡有一定的相似性,也是导致欧元区外围国家对外公共债务不断积累的客观因素。
再次,希腊经济结构单一,抵御外部冲击能力较弱。希腊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旅游业和海运业。这种产业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同时对外部经济冲击非常敏感。当次贷危机来袭,希腊经济遭受巨大冲击。2009年希腊旅游业收入同比下降约15%,而海运业收入同比下降30%以上。这种经济结构一旦遇到外生冲击,税收收入将会大幅减少,很容易发生债务危机。实际上,从1830年以来,希腊曾经5次发生重大债务危机,比拉美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后,希腊工会组织过于强大,公民福利水平过高。加入欧元区以来,希腊为了追赶其他富裕成员国的福利水平,建立了一个非常昂贵的养老金体系。希腊退休工人可以得到的养老金相当于在岗时收入水平的96%,这在最富裕OECD国家中也名列前茅。对于希腊这样一个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来讲,维持这种开支是难以持续的。另外,希腊对于失业者也有非常高额的补助。当经济下滑,失业率上升时,这种开支将急剧加重希腊的财政负担。
总的来看,希腊危机的根源不外乎劳动生产率低、竞争力差、福利水平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如果我们要为最终解决希腊问题开出药方的话,必然包含以下几味药:
第一,在欧盟层面上建立一个有效的财政政策协调机制,切实约束成员国财政开支。
第二,降低工资增速,提高经济竞争力。
第三,降低福利水平,改革养老金体系,减少失业补助。
第四,调整产业结构,鼓励第二产业发展。
非常清楚的是,这些结构性改革或调整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同时在改革过程中一定会遇到非常强大的阻力。希腊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并且让投资者相信它正在把改革的进程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作者系阳光保险集团资产管理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处处长)
- [新闻分析] 希腊债务:再度告急 2011-05-11
- 欧盟宣布制裁叙利亚 2011-05-10
- 【市场观察】收评:冲高回落压力明显 反弹行情任重道远 2011-05-09
- 【报摘】苹果超谷歌,成为全球最具价值品牌 2011-05-09
- 国际油价跌破100美元 跌幅均超过8% 201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