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策略不当,大发再次失意中国。" />
即时新闻:

日本大发撤离中国 森雅将改挂一汽车标(1)

发布日期:2009-07-24
作者:周洁

 

点评:   作为日本微型车市场的老大,大发在中国市场始终未能“大发”。品牌知名度与号召力不够固然是原因,但背后其实是大发对中国市场投入不够、策略不得当。在中国自主品牌已经在微型车市场占据优势时,大发还期望以“寄人篱下”的方式在中国发展,失利难以避免。所以干脆退而求其次,只做提供技术的“幕后英雄”。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洁 日本大发品牌将从今年秋天开始在中国市场上绝迹,因为该品牌已决定将惟一在中国生产并销售的森雅车型“过继”给其在华合作伙伴一汽集团,并撤下全国所有销售网点中的大发品牌标识。

7月17日,大发工业株式会社发表声明,称已与一汽集团、一汽吉林汽车签署了合作事业框架变更备忘录。今后,大发森雅将改挂一汽的车标,大发的品牌元素也将从森雅在中国的生产及销售中彻底抽离,不过大发仍会继续向一汽森雅供应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并根据技术许可合同继续向一汽收取技术转让费。
“大发此前的进口车计划也随之搁浅”,大发汽车中国事务所主任张昊英表示,今后中国市场上将难觅大发品牌的踪影,但大发的中国事业不会因此而停滞,大发仍将以其他方式继续保持与吉林汽车和一汽集团的合作关系。

此外,尽管大发并未在整车生产领域与一汽吉林汽车进行合资,但双方曾于2006年4月份以50%比50%的对等股比合资成立了车身零部件制造公司,至于该合资关系是否存续,张昊英表示,目前双方仍在协商,尚未达成最终协议。

二度失利

销量不佳是大发将品牌撤出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2008年,大发森雅的年销量仅为5100辆,远未达到此前规划的年产销3万辆的规模。

“变更森雅的品牌是为了实现经营效率最大化”,张昊英表示,悬挂一汽的品牌标识能更好地发挥一汽的品牌优势和综合实力。

然而,大发此举不仅承认了在中国市场上品牌缺乏知名度和号召力的事实,也宣告了之前有关“2010年市场份额达到3%”目标的彻底幻灭。

这已是大发在中国的二度失利。23年前,获得大发技术许可的天津汽车开始生产夏利,后者在中国市场上的保有量早在2005年就突破了100万辆,目前月销量也保持在1.4万辆左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车。

不过隐居幕后的大发品牌却一直乏人知晓,即便当“幕后英雄”的成绩斐然,但其首次征战中国市场的尝试仍是以失败告终。

2002年,一汽集团与天津汽车重组,成立了一汽夏利和一汽华利。次年,一汽华利与大发合作,在中国投产了首次悬挂大发标识的城市多功能车“达路特锐”。

由于市场策略失误等原因,月均销量仅为200余辆的“达路特锐”最终于2006年被迫停产,之后,一汽华利也被一汽夏利以30万元的超低价收购了100%的股权。

2007年6月,大发凭借与一汽吉林汽车的技术合作,再次重返中国市场,并推出了悬挂大发品牌标识的新车森雅。当时,大发株式会社社长箕浦辉幸曾表示,在森雅实现国产之后,大发还将把越来越多的先进车型引入中国。

不过他的承诺最终没能兑现,此后大发不仅没有任何新车被导入中国市场,森雅还步了“达路特锐”的后尘,月均销量仅为400余辆,最后不得不“易帜换标”。大发二度试水中国市场仍以失败告终。

 1  |  2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