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大发撤离中国 森雅将改挂一汽车标(2)
失语中国
悬挂大发品牌的车型始终销量不佳,但引进技术生产的夏利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大发在中国的最大心结。
尽管在中国市场上总是屡战屡败,但大发并不缺乏优秀的产品和技术,这个以小型车见长的品牌曾力压铃木,成为日本小型车市场上的老大,而源自大发技术的夏利也充分表明,大发的产品和技术在中国有其市场空间。
因此,大发将车型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品牌不力,并试图通过让悬挂大发标识的森雅改挂一汽的车标来挽回市场。
但事实上,品牌并非大发失利的核心原因,在中国市场上始终失语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两度试水中国市场的大发都没能与合作伙伴在整车生产及销售领域实现合资,不仅话语权受限,其战略规划的执行也难免受制于人。
“达路特锐”虽然悬挂的是大发的品牌标识,但在生产环节,大发是以技术转让的方式授权一汽华利进行生产,双方在整车生产方面并未实现合资,而大发再度重返中国市场推出新车森雅时,与一汽吉林汽车的合作关系也只是技术转让,双方惟一的合资项目仅是在车身零部件的制造方面。
此外,缺乏独立的销售渠道也是大发中国战略中的硬伤。因为丰田持有大发51%的股份,是大发的控股股东,因此,大发在推首款新车“达路特锐”时,并没有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而是走捷径,借用了一汽丰田的销售网点。
森雅的销售同样也是“寄人篱下”,只不过大发借助的渠道已由之前的一汽丰田销售网点转为了一汽吉林佳宝的销售网点。
大发汽车中国事务所相关人士曾表示,利用合作伙伴的销售网络进行销售是构建森雅销售渠道最快的方式,但事实证明,缺乏独立营销渠道的大发无法在混乱的销售管理中塑造起独立的品牌个性,并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虽然这些做法能让大发在降低对中国市场资金投入的同时,也加快了大发品牌在中国实现国产及销售的步伐,但一切都只能像建在空中的楼阁一样,缺乏稳健的根基。
更重要的是,大发对中国市场缺乏一个清晰的目标规划。尽管因为金融风暴,中国市场已在今年跃升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但谨小慎微的大发仍然不敢放开手脚,每一步都是试探着向前走,一旦出现问题就立即宣布“撤退”,而不是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
据大发汽车内部人士透露,虽然之前森雅车型上一直挂的是大发的品牌标识,但大发并未像其他外资品牌一样向合作方收取“品牌使用费”。
或许,在中国市场上屡遭失败的打击,已经让大发这个风靡日本的小车品牌几乎丧失了对自身品牌的自信。
1 | 2 |

- ·吉利汽车停牌拟发可转债 | 2009-09-16
- ·汇源果汁中期业绩受挫 净利润同比下降81.83% | 2009-09-16
- ·中国司法改革30年 | 2009-09-16
- ·【传媒视角】中美贸易战 | 2009-09-16
- ·【传媒】华尔街日报手机版将收费 | 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