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发布“2011年上半年学术研究成果”
朱冲
2011-05-15 18:31
订阅

2011年5月12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2011年上半年学术成果发布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也亮相发布会。

此次发布会推介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学、管理学、中国文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共12项研究成果。

冯培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研究》的研究结论是:努力提升传播方式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是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获得最佳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今天凸显的群体心理、分众特征和个性化趋势,着力实现有亲和力的传播;要高度关注今天受众的内在需求、情感取向和兴趣趋势;要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职业传播者的学识和素养,通过增强思想理论的本领,提高敏思明辨的能力;增强技能运用的本领,提高理论引领的能力,实现有影响力的传播。

魏翔博士开展了2011年度中国“国民时间使用调查”, 通过对100个中国国民的时间使用调查,测量闲暇的经济影响,寻找国民“失落的幸福”。以此为依据评估“时间福利”,探讨“生活幸福含金量”。

调查分析显示,稳定的婚姻增强人的休闲意识和休闲数量,已婚人士的休闲活动数量是未婚人士的两倍。在当今格局下,在激烈的竞争和对前途的担忧下,单身并不代表真正的自由,倒是婚姻增强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和闲暇意愿。 

调查还显示,白领阶层的休闲时间随收入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有闲有钱”正在成为新的时尚观念。通过媒体(如阅读保持、观看电视、发布微博等)来完成休闲活动正在成为休闲的主旋律,媒体引领的休闲时代正在翛然来临。 

受访人员中,出现了大量的“宅人”,他们在居所内度过的时间平均每天高达10小时以上,这些“宅男”、“宅女”渐成都市一景。也许由于此类现象,受访家庭的有效消费都较低,大部分家庭每年旅行花费在7000以下,并且偏好电影下载等、听音乐、读书等无消费活动。这说明,我国的有效需求还没有启动起来。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农民工的收入较低,但其幸福感却不低。影响农民工的幸福感的指标比较复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归属感和认同感。城市“文化厚度”的增加,移民比例的增高,增大了城市对外来人员的“容纳力”,使得务工人员的交互认同感较高。

邹统钎教授所著《遗产旅游发展与管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了国际遗产旅游发展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展,系统探讨了真实性与完整性理论、管理模式、开发模式、遗产解说、数字化、国际公约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的遗产旅游管理先进国家的经验。

武桂杰博士在“霍尔眼中的中国形象研究”一文中指出,霍尔建议西方人应该保持中国文化的原有风貌,用目光关注中国,而不是站在自己角度评价中国或故意改造中国。在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时,要想解决目前孔子学院面临的“传播语言易、传播文化难”的困境,就需要具有用另一种外语阐释中国文化的能力,重点打造中国媒体文化产品的能力,最终实现开拓中国文化产业,以其保持和发展持久性的中国文化力量。由此在综合水平上,在跨文化交流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形象。

《后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应对策略》是韩景华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贸易条件变化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的研究成果。韩景华教授指出,随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危机时代来临,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许多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经济刺激计划,建议我国从以下五点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从应诉者到申诉者的角色转换,积极参与贸易救济规则的多边谈判,推动世贸组织相关规则修改;推动和参与碳减排协议,发展低碳经济,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发挥贸易预警和贸易调查制度的作用,健全快速反应机制;促进企业实施海外并购战略,开拓新市场。

白远教授在“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大国VS消费小国”中提出中国是一个文创产品出口大国,但却是一个消费小国。要促进国民收入;通过产业链的开发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转变国民消费观:从需求方来说,我国消费者(包括个人和社会团体)如何分配所增加的收入还取决于人们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观念;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偏好无疑是一个大规模的消费行为的干预和价值观的朔造,这项巨大工程必须通过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各个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

李瑞卿副教授,首创并开设《中国易学与诗学》选修课。《中国诗人的易学与诗学》旨在探讨刘勰、王勃、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杨万里、朱熹、郝经、李梦阳、黄宗羲、王船山、章学诚、王国维等人的易学与诗学。研究焦点集中在易学视野下的诗人自然观、伦理观,以及审美方法论等三个向度,而伦理观的主要内容是易学中的圣人君子观念,它赋予并决定着诗学的伦理价值,审美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则是审美中的心物关系,这一关系的每一次创造性建构都会迎来诗学与诗歌的新境界。该研究对于古代文论的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形成“易学与诗学资料学”以充实古代文论史料体系。

唐晓敏教授在“传统语文教学‘重读轻讲’”中指出: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是重视读,特别是大声朗读。认为,老师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聆听老师的朗读,对作品会产生深刻的感受。同时又指出:传统语文教学不独重视教师朗读的价值,同时也注意观察学生,从学生的朗读中判断是不是对作品真有理解。提出:如果用音乐做比喻,就可以这样说: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朗读,是把文章这一作品“演奏”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聆听中产生感受。而近百年来语文教学的一大问题就是读得太少,讲得太多。这种情况需要改变。

《殷商旅行诹日卜辞研究》是常耀华教授推出的关于中国上古旅行文化研究的力作。上古先民遇事总要诹日,我国北方地区素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说法,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中有诹日卜辞已是古文字学界的共识,常耀华教授认为可从旅行角度审视商代旅行文化习俗,并将古文字学引入旅游文化研究的论作还未曾见。用出土文献解决中国上古旅游文化研究难题,这是常耀华教授近年工作的目标之一。

陈会颖副教授所著《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是从一个国家的内部因素着手探讨大国崛起问题的。高涨的民族主义是近代大国崛起的原生动力;独特的文化传统是崛起为大国的必要条件;开放的民族心态是一国长盛不衰的有效保障;全面的现代化进程是一国“真正”崛起的标志。也就是说,国家发展只有达到一个整体上的综合平衡,一国的崛起才能“等同于其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繁荣昌盛”,也就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崛起。

王磊博士以布什论述反恐战争的外交话语为例来分析美国外交话语的理论框架、基本规范、文化根源、语用策略以及传播策略。在《权力的修辞——美国外交话语解析》中,她以布什反恐话语为例探讨了如保守话语规范;阐明了美国外交话语的语用策略;以及美国政府与媒体相互配合、扩大外交话语影响的深层原因和具体手段。

该研究既提供了认识美国外交政策的崭新视角,也有助于了解美国外交政策推广的策略,可以为我国的官方话语策略提供参考。同时秉承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研究定位。

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董秀丽、赵剑、申险峰、郭依峰、陈会颖、张爽6位老师通力合作的《世界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系列专著,是国内第一套对世界主要地区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其研究范围涵盖了世界各主要地区和主要国家。专著从国际能源格局的高度审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战略和能源外交政策,提出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帮助读者对世界能源战略格局和中国能源安全现状有清晰的认识。

此次发布会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次举办的科研成果发布会,这使同行专家、政府部门领导和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和把握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推进了科研成果的进一步转化。

据悉,2011年10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将再次举办科研成果发布会,及时搭建该校科研人员与社会各界人士沟通的平台。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