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看起来这些设计好像和慢食没有关系,其实,教授的那张篮球地板桌子、两位老人厨房间的吊桥和夫妇俩争执的那扇门,都是Howtoeat整个链条里的一环,吃这件事,能把整个生活穿起来,吃不好,整个生活也可能会黯淡下来。
就像电影《JulieandJulia》的女主角原型Julia,她教会了美国人怎么用最简单的食材给家人做一顿饭,怎么从厨房开始享受生活。在退休之后的她写了本书,书里说:“桌子可能是我厨房里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桌子带来了生活,还有永远没完结的话题。”
科技是悖论?
在慢生活的话题里谈到科技,似乎它的金属感会破坏这种原木色、手工的状态。
事实上,整体厨具是室内产品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段妍玲在今年4月的米兰展上就拜访过德国、意大利的几家著名整体厨房品牌,除了一切都由按钮来解决外,诸如Miele这样的豪宅标配品牌已经预备推出闲置时可嵌入墙壁的抽油烟机,还有随着主妇情绪变化的灯具……越来越强的功能与未来感的设计成为了主流,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在厨房完成。
当抽油烟机收入墙内,暖色系的灯光亮起来,悬挂着的液晶电视正在播出主妇喜欢的节目,炉灶上的食材正用小火煨着,它可能已经变成了主妇的书房、起居室或者客厅。对于设计感不强、被建筑结构束缚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也许,厨房舒服一些,会让人愿意留下来。
当然这只是假设。现实可能没那么乐观。
朱锫工作室的首席设计师吴桐,一开口就说到了症结:“好多人花好几十万布置一个高科技的厨房,却丢给请来的阿姨用。主人都离开厨房了,厨房又怎么会有主人的气质?”
除此之外,让自称 “不是设计师,而是生活家”的刘利年不高兴的,是可供设计师选择的只有西式的厨具。这些产品在多年前和中国人的生活丝毫不相干,却渐渐完成了对中国人做饭习惯的统一。
至今还住在四合院里的刘利年说:“我们还喜欢种菜呢,现在好了,没这个设备了。德国、意大利的牌子是好,为什么他们不来中国做个调查,问问100个爱做饭的中国人需要哪些设计,需要在产品上做哪些调整呢?设计师不是要帮着外国品牌卖东西,而是代表中国的消费者和他们对话,让他们知道我们要什么样的厨房,要什么样的生活。”
1 | 2 |
- 《革命年代》:真相的摆渡者 2010-08-05
- 私人会所的私人笔记 2010-08-05
- 派对和功利主义 2010-08-04
- 8月天配海鲜 2010-08-03
- 女王二三事 201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