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斯诺克的中国遭遇(2)
1 | 2 |
人不和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北京的观众素质是该项比赛自创立以来的固定话题。斯诺克是一项安静而精致的运动,任何一点声响或者波动都会影响运动员的发挥。所以观看斯诺克比赛规矩甚多,比如不是每个球都需要鼓掌、在每四局比赛结束后15分钟的休息时间内才可以起身走动、不可以使用闪光灯照相等。但在该项比赛刚来到中国时,比赛中,观众在场地内随意走动,闪光灯与照相机的咔嚓声此起彼伏,接打手机者有之,吃东西者有之,抽烟者亦有之。裁判以NO(不要)开头的句子频频从嘴里吐出,尴尬的场面,让一些在电视里看惯了斯诺克比赛却无法到现场观赛的中国观众都摇头不止。
如果说这些问题涉及人们的素质而属于“先天”因素的话,那么比赛中的“鼓掌”问题则说明,在中国这片广大的土地上,虽然打球的不少,但真正懂得欣赏这项运动的人还少得可怜。不够精彩的球频繁鼓掌;超分与单杆破百后观众毫无反应;只给中国选手鼓掌,面对外国球员的精彩表演置之不理,甚至在2005年丁俊晖与亨德利的决赛中,小丁每打进一球现场都会响起一片掌声,而亨德利出现失误后,现场观众还会喝倒彩。这些情况让很多球员难以容忍,包括亨德利在内的很多球员都对北京观众表示抗议,甚至还有球员和裁判愤而退赛。
几年来,组委会一直在下大力气培养观众的良好观赛习惯。在门票上印制“文明观赛指南”;赛事志愿者拿着禁止使用闪光灯、保持安静等显眼的荧光标识牌在场内时刻提醒观众;在场馆外设立大屏幕供未能及时进入场馆的观众观看等。应该说,经过这几年的培育,北京球迷的素质提高了不少,现在无论哪个国家的选手,只要有精彩表现都能得到观众一视同仁的掌声;超分、破百的时候,选手也可以得到以往习惯听到的掌声。亨德利、丁俊晖等球员也都表示,北京观众的素质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但坦率地说,北京观众的素质仍需继续提高。手机铃声是基本没了,但接打电话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闪光灯也仍然没能消失。在乔·佩里和里基·沃尔顿的比赛中,因为在出杆时受到了观众席上闪光灯的干扰,乔·佩里一气之下将一小段延长杆摔到了地上。不等比赛间隙的休息时间而任意走动的形象更是明显,所以赛事志愿者只能把食指放在嘴边,时刻保持“嘘”这样的姿势,并在各个走道、门口“把守”。斯诺克赛事总监甘利表示:“我们确实收到了几个球员提出的意见。”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易剑东说:“不光斯诺克,这几年在中国举行的很多高端比赛,如网球、高尔夫等都存在观球礼仪问题。在网球比赛过程中随意走动,在高尔夫球手击球时,说话、接打手机,这些不礼貌的行为的确影响比赛形象。不过,国外也不是天生就懂得看球礼仪,但他们一方面各级比赛比较多,能塑造球迷素质;另外,在社区、学校、公司还经常有一些观球礼仪培训,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
链接
中国球手的英伦生活
首轮击败丁俊晖的肖国栋,感到很过意不去。因为用他的话说,他经常吃着丁俊晖母亲做的饭。那是他们在英国的生活,丁俊晖在2005年飞赴英国练习斯诺克,三年后梁文博、肖国栋等一批球手跟随丁俊晖来到英国。成名的丁俊晖条件最好,住单间,有教练,但大家都一起训练,晚上也一起玩。丁俊晖的妈妈也经常去英国照顾他,这样,其他球员也就能享受到正宗的中国餐。在英国,每个月的练球费用为1100英镑,当然这个费用也包括房租。丁俊晖不用交练球费,但赢球奖金需要和学校分。他们一般每天练习6小时左右,除了丁俊晖打职业比赛外,其他选手一边打次一级别的比赛,一边为晋级斯诺克排位赛的正赛而奋斗。
1 | 2 |

- ·有钱才有将来 | 2009-04-10
- ·英超VS意甲有钱才有将来 | 2009-04-10
- ·优速卡丁车馆五宗最 | 2009-04-09
- ·F1:不公平的开始 | 2009-04-08
- ·中信银行中国业余高尔夫球巡回赛 | 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