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新中网 新情况

订阅
2009-10-20
朱冲

济观察报 朱冲/文 樊先生是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客户。为了观看中网,10月3日一大早,他放弃了“十一”长假出游的机会,驱车前往奥林匹克网球中心。首轮比赛肯定不精彩这倒并不出樊先生所料,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前往球场的过程——来到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停车场,被告知停车场爆满,樊先生在缺乏指示牌引导下,不小心绕球场所在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两圈,多走了10公里车程,但还是没能找到车位。眼看比赛时间逼近,他只能把车停到了距离球场2公里远的地方,然后一直走过去。可当他再次路过球场停车场时,却又被告知,有停车位了。樊先生说:“仅仅是首轮比赛,不会有那么多观众,所以肯定会有停车位,但停车场缺乏管理,人手也不够。”

这大概就是中网升级后第一年的缩影,既热闹,但也有点乱。

升级

升级后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女子比赛为仅次于四大满贯的皇冠级赛事,规则规定世界排名前50位的球手必须强制参赛,所以我们看到美少女莎拉波娃来了,曾经爽约中网的萨芬娜来了,前世界第一扬科维奇来了,大小威也都来了;男子比赛级别稍低,但升级后也达到了500分赛事,所以吸引了世界排名前30位中的18位,其中包括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罗迪克等。过去5年中,围绕中网最大的尴尬——大腕“退赛潮”终于不复存在。

不仅不再有退赛,新中网甚至还引得了很多球星的格外青睐:萨芬娜、罗迪克等人以往几乎很少配对双打,但这次却愿意为中网献上可能属于他们的双打“首秀”,这不能不说是中网660万美元巨额奖金的吸引力。以至于现场主持人每次介绍到萨芬娜的双打时,总会引来观众的哄笑——“萨芬娜,女子单打排名世界第一,双打排名第308位。”

拜“十一”长假,北京奥运场馆的品牌价值,以及中网的推广等众多利好所赐——中网今年进行了大范围的推广工作,不仅和北京市旅游局合作在全国范围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还在全国主要城市开展青少年业余网球联赛——今年的中网因此避免了以往前几轮日场比赛 “屈指可数”的上座率尴尬。今年,首轮日场比赛,能容纳1万多名观众的莲花球场就有3成左右的上座率,萨芬、莎拉波娃等人的比赛更是接近爆满。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全球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斯黛西·阿拉斯特介绍说:“中网日进场观众平均每天达到25000人次。”中网赛事总监张军慧也表示:“累计人次达到30万,票务收入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占到总收入的近20%。”张军慧承认,停车难正是对观众数量预想不够充分造成的。另外,每次比赛结束后,大量观众未能及时疏散也遭致了一些抱怨声。

当然,奢望场场爆满也是不可能的。即使四大满贯赛,也只有拥有百年历史的法网能够做到,美网等比赛也经常出现大面积的空座情况。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售票处票已售罄,体育场外的大屏幕前聚集了数百名无法进场的观众,黄牛党把票价炒到了上千元一张,但体育场内特别是包厢区空空荡荡。一位花1600元从黄牛手中买了一张决赛门票的女士进场后抱怨道:“我早该买600元的票,虽然票面显示在后排,但前排没人,我可以坐过去。”这正是令阿拉斯特对中网升级后感到满意之余,惟一的遗憾,“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入中央球场观看比赛。”张军慧对此做了解释:“部分空座是赠票造成的。有些赠票是赞助商的权益,有些是市场推广活动送出的。空位影响比赛形象,也损害赛事利益,但所有体育活动中赞助商赠票缺席的情况都是存在的,奥运会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直接干预,只能说太可惜了。”

球员则有另外的抱怨。法国小将科内特在第二轮比赛中多次怒摔球拍,并抗议道:“球场到处是光线!”她指的是中央球场,这个特地为奥运会而兴建的形似莲花的漂亮球场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誉,但也正因为其独特造型——正六边形的造型使得12个“花瓣”看台之间形成了绕场一周的四角形开口——当太阳光透过这12个开口射进场地内时,场地内的光线变得不规则。就像科内特抗议的那样,“一会儿有阳光,一会儿没阳光。”更要命的是,部分光线被看台遮住,部分光线则透过开口射进场内,因此造成场内一半有光,一半无光。“这会造成球在有光的区域穿行时看得很清楚,但进入无光区域时,则突然变得黑暗,看不清来球。”一位教练介绍说。升级前的中网把场地问题寄托在升级后的奥运球场上,如今奥运球场也有问题,他们又把希望寄托在莲花球场西南角、正在新建的、将于明年投入使用的室内球馆上。但设计者为了保证和莲花球场的风格统一,新球馆四周也有一圈开口,看来不规则的光线问题依然存在,好在那是室内球馆,届时可以关闭屋顶。

可是,观众心中还有遗憾——大牌早早淘汰。莎拉波娃、纳达尔、罗迪克、扬科维奇、萨芬娜等名将均未能挺进半决赛和决赛,甚至有些大牌在第一轮就早早淘汰,女子前四强中没有一位排名世界前五。这也是最后的冠亚军决赛上座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以往关于中网就有过大牌球员“非退赛,即来中国‘旅游’”的说法,如今高额的奖金应该能打消这种怀疑。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从原先9月移师10月举行的中网在时间上和东京泛太平洋公开赛首尾相接。虽然当局表示,东京站是用来给中网热身的,但当中网于10月2日开战的时候,东京的比赛正打到半决赛和决赛。为此,中网规定,比自己级别低的东京站四强可以自动进入中网第二轮。尽管如此,东京站的四强选手莎拉波娃、扬科维奇等仍需要在比赛结束后马不停蹄的赶往北京。对此,中网表示,选择这个时间,一方面是为了避开8月底9月初的美网,以往中网紧跟在美网之后,造成球员状态不佳。改为10月初,给予了球员近一个月的休息调整时间,这一个月内几乎没有重大比赛;另外也是为了学习上海F1的经验,赶在“十一”黄金周,以便吸引观众。

有媒体就此向WTA提出质疑,是否是因为全年比赛太多,造成球员太过疲劳,来到临近赛季末的中网缺乏体力?小威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身体很累,因此放弃了在中网和姐姐大威搭档双打。

但问题是,比赛时间还能再调整吗?10月初的北京已经感觉丝丝凉意,夜场的比赛如果再遇上风雨天气,就更加冷了。看台上甚至有观众穿着羽绒服看球;在包厢区,几乎人人都披着组织者今年特地开发的蚕丝被供应商为VIP观众提供的靠枕被。出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莎拉波娃一直在喊,北京太冷。

阿拉斯特表示:“我们一直把球员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在制定全年赛程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地理位置、举办地环境、赛场场地等各方面因素。我们把中网安排在这个时候是综合了各方面因素做出的最终决定。”的确,10月基本可以算作网球的赛季末了。除非像多哈、迪拜那样的热带地区,很少再有室外的网球比赛举行。

而且,如果说东京的女子比赛是为北京热身的,那北京的男子比赛就应该算作为上海大师赛热身的——和东京-北京的情形如出一辙,当中网男子比赛进行到半决赛、决赛的时候,更高等级的男子ATP1000分赛事大师系列赛上海站比赛也已开始。中网男双冠军美国选手布莱克兄弟在10月10日男双决赛结束后表示,他们要连夜飞往上海。

文化

随着赛事等级的升高,网球文化,这个词在不停的被人提起。

就以紧邻北京的东京泛太平洋比赛为例。当初,其高额的奖金吸引了几乎所有的女子顶尖高手,当时球后格拉芙、纳芙拉蒂诺娃和萨巴蒂尼都先后前来参赛。瑞士名将辛吉斯曾在这里五次封后,美国名将达文波特也曾四次在此捧杯,格拉芙与阿根廷美女萨巴蒂尼均获得过3次泛太平洋公开赛女单冠军。当时它的比赛时间还并非在9月末,而是在1月末,因此,这项赛事曾一度威胁到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大满贯地位,促进了澳网在奖金与球场环境的改革。

但随着北京等地的崛起,该项比赛已经不再处于一级赛事之列,它甚至没有鹰眼系统,200万美元的奖金总额也不再具有诱惑力——不足中网女子总奖金450万美元的一半,但前往东京的大牌球手并不比北京少,莎拉波娃、扬科维奇都去了,世界排名前10的选手中只有小威一人因伤缺席,而世界排名第一的萨芬娜在最后时刻向赛会申请了外卡出战。

如果说最初要归功于高额奖金的作用,那如今它的吸引力应该与其近30年的传统,亚洲最重要网球赛事的地位更加密切。中网以及上海ATP大师赛希望用高额奖金抢得亚洲网球中心的地位,但有人表示,这个地位不是依靠奖金砸出来的,最主要的支撑在于网球水平、网球人口和普及度。对此,张军慧承认,“据说每年中国的网球人口增速在50%以上,这说明网球人口的扩大还有很大空间。”

如果没有历史,则需要特色。比如马德里大师赛,虽然也仅创办于2002年,但因其选用少女模特穿低胸装任球童,一炮而红。无论男女运动员都表示那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乐于前往。WTA每年有53项巡回赛,平均每周一项比赛,球员们一直在不停的飞行中疲惫参赛。在如此多的赛事中,要想得到球员的青睐仅靠奖金是不够的。比如小威,虽然她表示是因为身体原因而放弃中网双打,但她同时表示,早在年初制定参赛计划时就没有打算参加双打。更何况,中网的奖金也并非最高等级,小威说将在多哈WTA总决赛上参加单双打两项比赛,那里奖金更高。

中网也在打造自己的特色。当局将其定位为“国际风范东方神韵”,相关解释为:比赛奖杯借鉴了中国古代鼎、盅等创意,场地颜色是其认为的国际流行的蓝色调……但仅这些内容显然不能完全代表这个相对较虚的概念。相反,时尚,则是中网想打造的另一特色。从升级前就有的美女啦啦队,到升级后由模特、艺人等组成的中网时尚队为网球摇旗呐喊,并邀请张靓颖、杨坤演唱中网主题歌,比赛期间还穿插流行音乐DJ大赛、球员T台秀、摇滚大赛、啦啦队选拔赛等无不显示中网的努力。

“今年不仅在中央球场,在2号球场和外围场地也出现了观众爆满的情况,这说明我们营造网球文化的努力是成功的,但毕竟网球对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网球文化的积淀还需要时间。”张军慧说。

的确,这从中网观众素质的不断提高也可以看出来。虽然比赛中还是有说话声,还是有走动,但当主持人介绍每一名球手时,不管名气大小,都能得到中国观众的热烈掌声,甚至连介绍裁判时都是如此。这令希腊著名裁判艾娃给中国观众打出了75分的分数。她还为中国观众开脱,“绝不仅仅只是中国,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这样的问题。而像美网、澳网或是意大利的赛事,那里的球迷热情外向,现场气氛也通常更加喧闹。”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