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亚洲大满贯之路(1)
朱冲
10:52
2010-08-13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朱冲/文 中国网球公开赛不再孤单。

7月31日起,为期9天的首届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在国家网球中心打响。不要小看这项由ATP(国际男子职业网球协会)挑战赛和ITF(国际网球联合会)女子巡回赛组成的,国际排名100位开外的年轻球手,100万人民币的总奖金和中网的650万美元也不可相提并论。但北京国际网球挑战赛的创办,标志着中国网球公开赛系列赛事的形成。对于渴望成为亚洲大满贯的中网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

打造亚洲赛季

网球运动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选手必须全年在世界范围内大量参赛,每年的网球赛季也都由几个地域及场地特征明显的 “分赛季”组成。年初围绕澳网开始澳洲硬地赛季,然后转入北美硬地赛季,初夏时节进入欧洲红土时间,紧接着是围绕温网的草地赛季,之后开始漫长的美网系列赛,随后进入亚洲时段,最后以欧洲室内赛季作为结束。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使球员的参赛行程合理化,不必东跑西颠‘赶场’比赛,可以在某地域范围内持续征战1个月以上,避免舟车劳顿。”中网赛事总监张军慧介绍说。

纵观各个网球赛季,绝大部分都有四大满贯或顶级赛事作为主线,辅以其他系列赛事。唯一的特例是“亚洲赛季”,因为缺乏顶级赛事作为支撑,2009年之前几乎成为了顶尖网球选手的“休息月”。

实际上,从美网结束的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欧洲室内赛季开始,近一个月的时间里,2009年以前亚洲共有12站网球赛事(4站男子赛事和8站女子赛事)同期举办;不过虽然数量多,但是整体级别并不是特别高,最高的仅为北京举办的中网女子二级赛事和东京的一站男子黄金赛。

如何发展亚洲赛季,成为世界巡回赛管理机构协商的一个重要工作。在2009年为“亚洲赛季”量身定做的赛程安排中,WTA和ATP合作,除了集中举行亚洲赛事以方便球员参赛,另外一大变化是:共同升级北京举办的中国网球公开赛,提升亚洲赛季的“硬度”。

实行男女合赛的中网囊括了ATP、WTA、ITF三大国际组织赛事,在世界范围内的级别,现在仅次于四大满贯和另外三站合赛的顶级赛事。女子选手中世界排名前50位的必须强制参加中网女子皇冠赛事,男子世界排名前20位的必须强制参加中网等部分500分赛事。

为保证中网这个亚洲赛季支柱的重要地位,中网的时间也从此前的9月中下旬后调至10月上旬,彻底改变以往与美国网球公开赛 “首尾相接”的局面。不仅可以避免球员资源的“分流”,更保障有更多高水平的选手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中网赛事中。而且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国庆黄金周的假期也更方便观赛。

升级后的中国网球公开赛,辅以亚洲惟一一项综合性国际网球挑战赛,中网系列赛事的形成,标志着亚洲网球中心的设立。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