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影院见
王亦勉
11:24
2010-04-13
订阅

《我们天上见》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经济观察网 王亦勉/文 作为演员的蒋雯丽,初执导筒拍摄的处女作《我们天上见》,在公映期间却遭冷遇,全国各大影城每天仅有一两个场次,或者干脆不排。即便排片,放映时间不是在早上八九点钟,就是在晚上十一二点,票房不佳也可想而知,难怪凤凰卫视主持人曾子墨在微博上的感叹:“想看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查影院信息,场次寥寥无几,而且大多在上午,看文艺片,真难啊!文艺片,也真难啊!”一语道出影迷的心声。 

对于影院作出的排片安排,蒋雯丽唯有表示无奈,凭她一己之力无法扭转。现在的影院都非常商业化,首推大制作的商业片,以票房决胜负,“可能我的电影属于小成本的文艺片,在宣传投资上自然无法和大片匹敌,唯有希望每个看完影片的观众都能告诉周围的人,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截止4月12日,豆瓣网共有1222位网友对影片作出了评价,得出综合评分8.7的好成绩,这个高分在同期公映电影中显得出类拔萃,却成为叫好不叫座的典型。 

《我们天上见》源自蒋雯丽童年时和外公生活的经历,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也没有璀璨耀眼的明星,有的只是波澜不惊的生活,以及导演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如此私人化的电影,却得到了各个年龄层观众的认可,其中不少好评更是来自于80后,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试映会上,全场对蒋雯丽报以热烈的掌声,每个观众都会为片中生活细节而开怀大笑,也会为片中祖孙亲情而黯然泪下,整部影片感情抑制、舒缓,哀而不伤。 

蒋雯丽和外公的深厚感情,早在当年报考电影学院表演系时就已流露,她的朗诵以《我和外公》为题,深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与在病床上的外公诀别的故事。这也成为影片的拍摄缘起,蒋雯丽说:“我从小跟外公一起长大,外公的去世某种意义上宣告了我童年的结束。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会对其整个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成长后的人格走向。外公给予我无私的爱与呵护,使我具备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每当遇到困苦的时候,总是能使我想到乐观的一面,所以我想将这一点表达出来,跟每一个观众分享。” 

至于创作初衷,“中国的变化太大了,好像西方需要几百年的发展,中国只花了几十年就走完了,过去和现在割裂成两个时空,在忙碌的现代化生活中我迷失了。”所以在写剧本之前,蒋雯丽带着DV回到了安徽老家,走访了当时一起成长的人,想体会三十年之后再回首往事的感受,寻回自己的精神家园。 

与影片同样获得好评的,还有电影的作曲,有趣的是,蒋雯丽并没有找国内的作曲家,而邀请了一位俄罗斯的。一个非常乡土化的题材,却请外国的作曲家?对此,蒋雯丽举例说道:“在片中小女孩照顾外公的段落,一句台词都没有,完全通过人物动作来交代情节,当时我请了一个国内的作曲家,音乐写得非常动人,但是配上画面之后整个感觉就MV化了。”蒋雯丽希望音乐游离于情节之外,要变换风格和思路,既不能很煽情,又要契合主题,而俄罗斯作曲家很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 

既然蒋雯丽做导演,就难免与她同样作为导演的丈夫顾长卫联系在一起,只是顾长卫完全没有参与影片制作,拒绝了担任摄影工作的邀约,因为会让人误认为是他的作品,剧本也只是看了第一稿之后就不再看,真正见到影片的全貌是在后期完成之后。即便如此,却仍有人觉得影片跟顾长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想而知如果他真的参与了会有什么评价。 

然而《风声》的导演高群书在看完影片之后却说,《我们天上见》拍得比顾长卫还好,体现了一个女性的包容和关怀。顾长卫的电影是冰冷的、疏离的,而蒋雯丽的电影则是温暖的、乐观的。 

蒋雯丽考电影学院的小品表演同样被传为佳话,主题是“唐山大地震”,在其它人声嘶力竭地哭天喊地的时候,蒋雯丽只是往地上一坐,抱着腿,仰头看天,流下眼泪。由此不难理解她为何首次拍片,就跻身于“当今中国最好的女导演”之列,全在于对情感的拿捏到位,比起其它导演还在不惜一切地用各种技巧煽情乃至滥情,蒋雯丽则以真挚的情感和恰到好处的情绪打动观众的心。 

 “我们天上见”是片中祖孙之间的约定,影片主演朱旭,则实现了和蒋雯丽的“三年之约”。这位深受观众喜爱的人艺泰斗,近年来由于年事已高,已甚少在银幕上露面,此前也只是作为客串在《风声》中惊鸿一瞥,而在《我们天上见》中,朱旭再次让观众领略了他精湛的演技,同时也是他的谢幕表演。 

作为一部获得釜山电影节“最受观众喜爱影片”大奖的电影,如果说“我们天上见”的约定,是缅怀故人的心绪寄托,那么作为活在当下的观众,不如相互做个约定——“我们影院见”! 

相关新闻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