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探索之感知恒河(3)
曾榛
2010-11-15 15:27
订阅
 1  |  2  |  3 

火葬历险

我沿着河岸闲逛,忽见一群人在河边搬卸木材,觉得画面很有张力,于是举起相机拍摄。刚按了两下快门,就听见“Delete!Delete!(删掉)”一名中年印度男子忽然冲我大喊大叫, “有人快死了,等着烧尸体,你为什么要拍照?”我震惊中放眼一望,不远处的确散落着一个个冒着青烟的火堆,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火葬区!旅游攻略告诉我,每天都会有游客在这里为了拍照的事情和印度人发生冲突,甚至打斗。我吓得不轻,只好装作不明状况的样子,一边道歉,一边赶紧逃回宾馆。第二天换了身衣服,才敢再去那里看火葬。

恒河不仅是滋养印度人生活与信仰的母亲,更是通向天国的水道,而圣城瓦纳那西便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瓦腊纳西,能死在这更是再好不过,这是几乎所有印度人的共同信念。因为按印度教义,在圣城火葬,并将骨灰撒入圣河,灵魂便能免受轮回转世之苦,直接升入天国。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垂暮的印度教老人来到这里等死。瓦纳那西下游的恒河岸边,错落着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火堆,24小时不间断地焚烧着自然死亡的老人。据说,焚尸的火种来自湿婆神降下的天火,已在火葬区的寺庙顶上燃烧了三千年。怀孕的妇女、小孩、被蛇咬了的人以及其它一些意外死亡的人都不可以在这里火葬,而是栓上大石头沉入河中。所以,恒河上不时会有浮尸飘过,当地人早已见惯不惊,唯有游客瞠目结舌。有意思的是,印度教里的高僧和那些意外死亡的人一样不能火葬。印度人说,那是因为神就在高僧心中,所以他们的身体是不能燃烧的,死后可以直接去天堂。

活着的印度女人是不允许进入火葬现场的,唯有外国女性享有观摩的“特权”。我原本以为火葬的现场极为惊悚,鼓起二十分的勇气前去。结果证明我多虑了——尸体被严实地包裹在金光闪闪的织物中,覆盖着美丽的鲜花,放进火堆中,立即被熊熊的烈火吞噬,看不到什么可怕的景象。最周到的是,印度人在尸体中放入了一些特殊香料,因此火葬现场弥漫着一股焚香的气息,而非我想象的尸体烧焦的恐怖味道,只有类似焚香的气息。中国人的丧葬永远充满了哭天抢地,而恒河边的葬礼却异常安静和肃穆,死亡的恐惧被神圣和庄严消解。一位负责火葬的工人告诉我:“对于死亡,我们不喜悦也不悲伤,眼泪只会阻碍亡灵升入天国的进程。”

印度的种姓制度在火葬区也有鲜明体现:种姓高的死者,会在岸边比较高的石台上焚烧,用的木材也是最好的;种姓低的就在河边焚烧,穷人甚至要靠慈善救济买木头。许多有钱人死去时都戴着昂贵的珠宝,尤其是那些婆罗门的女人,许多珠宝是无法被火熔掉的,而且死者家属也不会去灰堆里捡这些东西。因此每天黎明火葬相对稀疏的时段,不少印度人拿着大筛子到这里来淘珠宝,找到后就近在河边清洗,然后拿去变卖。

 1  |  2  |  3 
相关新闻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