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谁动了我们的荷尔蒙

订阅
11:08
2010-02-10
唐恬恬
经济观察报 唐恬恬/文 生育能力下降、癌症高发......各种与生殖系统有关的病症层出不穷。科学家将此归咎于日常生活中化工产品大量应用导致的化学污染。但在这一点被科学证明之前,是否应尽快出台强制性的预防措施呢?

人类的生殖系统是否正在变得疯狂?确实,这方面的迹象层出不穷,不断敲响警钟。例如,发达国家男性的精液质量正在快速下降,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北欧国家尤为突出。1950年,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数量不少于1.5亿,而现在每毫升精液中只有6000万个精子,在德国一些最近刚调查过的地区甚至只有4000万个。可以说,我们正在逼近每毫升2000万个这一危险的门槛,低于此下限,就必须借助人工受精方能成功受孕。在精液质量下降最为严重的丹麦,目前已有7%的新生儿源自人工受精……同时,最近30年来,欧洲睾丸癌的平均发病率翻了一倍。此外男性生殖器管畸形的发病率也在持续上升。

女性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乳腺癌的发病率达到了最高峰,而且似乎仍呈上升趋势,在法国,8名妇女中就有一位患有乳腺癌。生殖系统其他癌症(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女性青春期明显提前。2007年发表的一份美国研究报告表明,初潮的平均年龄在40年中提前了好几个月,而乳房的发育也早了一两年,这都增加了生殖器官罹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某些东西在我们的生殖系统中制造混乱,这一明显的事实让人甚为担忧。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肯定,这只手并非“遗传”。因为上述所有问题都是在两三代的时间里出现的,如此短的时间内,人体不可能变化得如此彻底。另外,针对移民的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那些入境移民——除少数例外——很快就开始染上所在国的那些疾病了。换句话说,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应该从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中去寻找。

但是否还存在其他原因呢?按照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安妮?萨斯科(AnnieSasco)博士的说法,研究人员即使不能完全肯定,也 “强烈怀疑”这一切都源自化学污染,化学污染有可能干扰了我们的荷尔蒙分泌。荷尔蒙,这个词在日常用语中,往往让人想起肌肉发达得可疑的运动员、更年期困扰,甚至一些攻击性行为,仿佛是人体生理的边缘现象——这是个错误的观点!事实上,荷尔蒙是一大类物质,大量的器官和细胞正是通过这些物质做到“步调一致”和完成“对话”的。

荷尔蒙分泌受到干扰

荷尔蒙系统 (又称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而最近50年来,荷尔蒙系统似乎遭到了生活环境中成千上万化学品的干扰:从塑料制品到杀虫剂,还有那些我们以各种方式接触到的化学分子。

荷尔蒙系统是怎样被干扰的呢?答案很简单,是因为人工化合物与荷尔蒙之间的相似性。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荷尔蒙比作钥匙,它的作用是解开我们细胞中的“锁”。“锁”一旦被打开,细胞就开始行动:生长、死亡、收缩、分泌、休眠……然而,这些“锁”——它们的真名叫感受器——似乎不止对应一把“钥匙”。20多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并非原配的“钥匙”在特定情况下也能够进入、开启或是锁住感受器。

在男性生殖障碍方面,化学物质导致内分泌紊乱的证据最为确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9月,巴黎第七大学、法国原子能委员会 (CEA)与INSERM联合研究团队关于此一影响的首例科学证明。由勒内.阿贝尔教授领导的维尔吉妮.鲁耶-法布尔小组(VirginieRouiller-Fabre)建立了一个独特的人类胚胎睾丸培养系统,在培养箱中模拟胎儿睾丸的正常发育。他们使人类胎儿睾丸在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中暴露了3天,这是一种主要来自工业合成的增塑剂,目前已恒见于人类液。

细胞干扰始于胎儿时期

结果造成42%的生殖细胞 (将来会产生精子的那些细胞)死亡。勒内·阿贝尔指出:“我们怀疑大量内分泌干扰物质导致了男性生殖障碍,而这是我们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其中之一确实对人类非常有害。”研究内分泌紊乱问题的难点之一在于我们显然不能在人类身上进行活体实验,因此必须借助于动物模型,而人们对动物实验结果是否适用于人类始终有怀疑。“我们的人类胚胎睾丸培养系统为这类研究提供了解决办法,并因胚胎发育时期睾丸对环境刺激最为敏感而尤显意义重大。”阿贝尔教授补充道。

但是,在精子数量减少、睾丸癌频发和男性生殖器官畸形三者间有何关联呢?丹麦教授尼尔斯.斯卡克柏克(NielsSkakkebaek)认为,事实上这可能涉及到同一种疾病,名为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TDS,TesticularDisgenesySyndrome)。“在健康胎儿的生命初期,睾丸就开始分泌雄性荷尔蒙,这些荷尔蒙是阴茎发育的基础,也将引导胎儿细胞发育成熟。如果荷尔蒙水平低,或者受到其他分子的阻扰,阴茎有可能无法成型,而且成人后睾丸的作用无从发挥。”为证明这一观点,尼尔斯.斯卡克柏克举出一些阻碍睾丸发育、影响雄性荷尔蒙分泌、导致病人生殖器官呈双性特征甚至形态上女性化的罕见遗传疾病为例。阿贝尔补充解释了睾丸癌的情况:“睾丸癌这种眼下年轻男性最常患的癌症,有可能源于胚胎发育时期就已经被干扰的生殖细胞。这些被干扰的生殖细胞在青春期之后才有快速繁殖的倾向,因而癌症出现得非常晚。”

它们的效果叠加或翻倍!

疾病在荷尔蒙受到污染数十年后才会表现出来 (例如在胎儿时期受到污染,成年时期才患上癌症),这使得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研究成了一个真正的难题。事实上人体在这数十年中吸收了无数的物质:室内和室外的污染、烟酒的熏染、杀虫剂的侵蚀……更不用说各种各样的辐射了!在这些物质里,可能有害的因素成千上万。要想在这样一个迷宫里证明某种特定的物质的责任绝非易事。更何况荷尔蒙还有另外两种特性,使得研究者的任务更加复杂。

首先,法国公共卫生研究所 (IR-SP)所长阿尔弗雷德.斯皮拉(AlfredSpira)解释说:“有时这些物质只在十分有限的时间窗口中发挥作用。”如相同浓度的同一种化合物在胚胎发育阶段或是青春期能够导致内分泌紊乱,但在其他时间则起不了作用。其次,物质间存在着一种“混合”作用,这可能是有关内分泌紊乱的最大难题了。某些物质在与其他物质相混时表现出协同作用,导致它们的效果叠加或翻倍!多项研究表明,将几种本身浓度不会引起任何后果的化合物混合到一起,竟能得到一种具有强烈雌化作用的合剂!因此,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不应对化学品进行单独检测,而应该把它们混合后再测试。但在现实生活中,化学品的组合几乎是无限的。200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资助了对欧洲议会议员志愿者血液中百种有毒化合物的研究,结果发现,平均每个个体身上能检测到的这些化合物有41种之多。阿尔弗雷德.斯皮拉教授总结说:“关于内分泌紊乱对乳腺癌或其他女性生殖障碍的影响程度,我们之所以未能如对睾丸癌那样取得较为一致、明晰的意见,而还存在争议,正是由于以上原因。”

不过学界目前也已公认,合成雌激素(如应用于荷尔蒙替代疗法)会大大增加乳腺癌发病的可能性,而且基本认定乳腺癌与杀虫剂的使用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因此,我们实在无法对那些影响荷尔蒙分泌的化工产品及杀虫剂不闻不问。”欧洲内分泌问题专家安德烈亚斯?科尔堂冈 (AndreasKo-rtenkamp)指出。2007年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印证了这种担忧。西班牙学者们研究了乳腺癌患者的各种组织样本,发现其中的雌性荷尔蒙总量(即所包含的“雌化”化合物总量)比一般人群要多得多。“青春期提前也大幅增加了乳腺癌发病率,因为这让女性的身体更早地对周围环境中有雌性荷尔蒙作用的合成物敏感,尤其是杀虫剂和增塑剂。”安妮.萨斯科指出。

科学家们是如此担忧,以至于约200名来自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INSERM等著名学府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和教授在2006年发表了《关于内分泌紊乱的布拉格声明》,呼吁各国政府从即日起开始减少普通民众的化学污染物暴露。

实施预防的原则

阿尔弗雷德·斯皮拉还是一场名为“化学环境、生殖和儿童成长”研讨会的组织者。这一研讨会于2008年11月在巴黎举行,法国卫生部和环境保护部的部长都在出席者之列。阿尔弗雷德?斯皮拉主张“健康地执行预防原则”,而这将从寻找那些最可疑的化工产品的替代品开始。他认为,2007年开始实施的欧洲《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规定》“朝正确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该法规要求企业出具上市产品的无害证明。但他也和大部分研究这一问题的专家们一样,认为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法规,必须加强和改进。

可以肯定的是,列出一个可靠的有害产品清单并非易事,特别是企业家们寸步不让地捍卫自己的产品。检验报告的任何一点破绽,由细节得出的任何不恰当推论,都会给他们以攻击口实。他们特别强调,来自啮齿动物实验或细胞培养的结论无法作为对人类有害的证据。同样,他们着重指出,发现一种物质和荷尔蒙具有同样的作用并不能证明其具有危害性,一切都取决于实际暴露的强度和时间的长短……

新的公共卫生丑闻

尽管如此,一些化合物目下已经被指为罪魁祸首,如毒副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的邻苯二甲酸酯,或经常出现在塑料制品甚至奶瓶中的双酚A。

此外还有某些杀虫剂、多氯联苯、二恶英……但仅把注意力聚焦到少数象征性的化合物上可能会上当。内分泌紊乱的问题涉及数百种物质,必须从整体上纠正这一现象。阿尔弗雷德.斯皮拉认为:“解决办法可能在于设计出适当的分子模型,对化工企业各种产品的作用进行活体外检测。为此我们必须更好地认识这些作用的机理,而这方面我们尚处在起步阶段。”

遗憾的是,尽管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各国政府也开始对此给予一定的重视,但无论是在欧洲,在美国,还是在日本,一切都表明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而在我们周围,污染物质却与日俱增。一个新的公共卫生丑闻或许正在发育中!为了避免陷入困境,主动承认我们知识的贫乏并采取快速行动似乎是唯一出路。

(本文由《新发现》提供版权)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