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武则天背后的“第一推手”(3)
图门巴雅尔
2010-10-03 23:13
订阅
 1  |  2  |  3 

于是,得武后宠爱的僧人薛怀义作《大云经疏》。在此疏中,直言不讳地讲武则天是“弥勒下生,做阎浮提(人间)主” 意即天后武则天乃弥勒佛降生,预示着武氏将改唐为周,在人间建立新的“兜率天宫”。武则天为了实现其女皇梦,这《大云经疏》对她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如获至宝。因此,武则天立即下令“两京及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其目的很明显是要仿效《大云经》中增长女王“威伏天下”的政治作为,并利用经中所述两位女王以女身“当王国土”、“阎浮提中所有国土悉来奉承”的事迹,作为自己改朝换代、压伏人心的政治宣传品。

在男权文化居统治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武则天以女身当国,号令天下,其困难和阻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正是凭借唐初社会广为流行弥勒信仰的力量,为其称制扫除了不少前进道路上的阻力。正因如此,当上女皇的武则天,为了报答佛家,特别是弥勒佛的“圣恩”,处处以“弥勒佛”自居,不仅名号、尊号前冠以弥勒“慈氏”,加尊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后因明堂起火,才不得已下令取消“慈氏越古”称号。

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所造之佛像,具有象征意义的多与崇信弥勒有关。武则天更是将这座居高临下、俯视尘寰的大佛视为自己的化身。如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主像卢舍那佛,梵语意为“光明普照”,这不仅与民间信仰中弥勒下生时,为人类带来“光明”的意义相近,而且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在命人造这座大佛时,曾捐“脂粉钱”毕其功。此外,还有敦煌莫高窟著名的第96窟,身高33米、号称“北大像”的弥勒佛巨像,建造时间恰好是武则天延载二年(695)。其后,武则天在她长达15年的政治统治中,始终没有放弃对唐代民众弥勒信仰的利用,以便更好地为其统治服务。如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当遍游西域的义净法师回到洛阳时,武则天像当年太宗率群臣到长安南郊迎接回国的玄类法师一样,为义净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史载:“武后亲迎于上东门外,救于佛授记寺安置焉。”其后义净备受女皇的尊崇,不仅随驾归长安,而且奉制译《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

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秋天,武则天欲修筑大佛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国家财政经费不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捐钱捐物。狄仁杰上疏(我们的狄公,终于上场了)谏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大意是狄公告诉武则天,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怎么能希望看到皇帝您劳民伤财,粉饰太平?近来,国家旱涝不均,边境还有蛮族骚扰。如果消耗国家财政,又使人民精疲力竭,一旦发生大的变故,拿什么来救国家?)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罢免了其役。

对于中国古代唯一女皇的出现,古往今来,研究者多着眼于唐代宫廷政治、武则天个人身世及其性格特征等方面,而忽略了从江湖之远至庙堂之高都普遍存在的“第一推手”——弥勒信仰,或者可以说弥勒佛一手将武则天送上了人间至尊之位。

 1  |  2  |  3 
相关新闻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