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3-17
作者:雷梓

漫长生活恍如一日

经济观察网 书评人 雷梓 用“引人入胜”这个成语来形容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可能是太庸俗了,又或许有人觉得不够准确。在阅读这本小说的过程里,我一直冲动着想要写点什么,为这本书,或者为别的某些事物。思绪如有神助,等到落笔时却已拙于文辞,不过这也不要紧,你永远记不下你魂魄间那些电光石火、风流云散的奇诡遐思。

在这夜半时分,枕边人已经睡熟,捧读此书的感觉很是怪异。像是孤独而自得的荒野漫步,却又因身边的现实提醒而感觉安全。我想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几乎每次从梦中醒来,心里不外乎两种相悖的落差:一种是一声叹息,遗憾刚所游历的只是一场梦;一种是长舒口气,庆幸刚所惊骇的不过是一场梦。

钱德勒给予我们的是怎样的一场梦,又或者就是我们身边轮回的现实。美国人钱德勒的语言有一些中国人钱钟书的影子,都极其适合将荒淫的梦境戳破,或者将本就漏水不止的现实击沉。文字这东西一定是有通感的。在许多段落中,我读出了那种暗自偷笑的戏谑与恶毒。准确、精到,以至于刻薄得让人面皮滴血,这是“二钱”在暗合的时空中,都很乐意做的,我体会有知,于是也分享了其中的快感。

钱德勒的叙述更让我联想起若干互有区隔的生活。那些暂时不想泄露的先不说,只说眼下,我的一个大学同学躲起来不肯见人了,因为身体查出了恐怖的绝症,他一向自恃阳光健壮,这样的一击想必胜过平时病怏怏的亚健康人。我在想,菲利普·马洛是个什么样的人?特里·伦诺克斯是个什么样的人?罗杰·韦德先生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像我的同学,还是像我,又或者就是钱德勒自己?比如韦德先生吧,他应该是厌倦了他自己之前所写的畅销的一切,以至于他写不出他想写的东西,甚至连同眼下出版商等着索取的这本垃圾。而我呢?我是还在等待自己,还是已经写不出了呢?有个声音说,你没必要逼迫自己做出承诺——我会有一本传世之作,至少在临死之前。这没有什么用。关键是你在剩下来的现实岁月中怎样书写自己。可以是为很少几个人,也可以为很多很多人,又或者只为你自己。

那天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句话:(某种话语,也可以是其他主语)正在被形式主义的表达方式俘获,成为一团毫无生气但尽力保持逻辑自洽的死结。如果堕落至此,这样的书写或者说这样的生活,与其说是必要的、尽责的保守和维持,不如说是灵魂出窍的伪善和自欺。就像我质问的那样,那些大块头、高报酬的唬人文章究竟给我们的媒体及其读者带来了什么?省略无谓的探讨听证,我只是清楚地觉得,这一切,一如我们道貌岸然,实则早已不堪忍受的生活,可怜直到现在、此刻我们仍不得不置身其中!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