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茨威格遗作出版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茨威格的短篇小说在中国赢得了许多读者。这与因为译者的生花妙笔,而把当今公认的二流作家罗曼·罗兰在中国变成 “法国一流作家”的情形不同。茨威格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歇,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语、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恐怕是世界上作品被翻译得最多的作家之一。纳粹焚烧了他的作品之后,尤其是他在1942年与妻子一起自杀后,茨威格在西方世界逐渐被人淡忘。在今天的英语世界里,一些文学评论家一直在撰文呼吁重新认识这位优秀的作家——尤其是他在传记和短篇小说方面的创作。
茨威格身后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手稿《邮局女孩》。这个女孩名叫克里斯廷,在奥地利某处乡下邮局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夺走了她父亲和兄长的生命,剩下她和病入膏肓的母亲一起过着在精神和物质上双重贫乏的生活。这个发生在1926年的故事,分为两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克里斯廷接到了生活在美国的姨妈的电报,请她去瑞士度假。克里斯廷换上她最好的衣服,提着草编的提箱,带着终于可以暂时摆脱压抑生活的快乐,来到阿尔卑斯山的一座豪华度假村。已经成为了有钱人的姨妈,给她准备了贵重的珠宝,丝绸做的衣服,来自贫困乡村的灰姑娘变成了让酒店里的有钱男人纷纷打探其背景的上流女孩。当大家发现她其实不是什么神秘的贵族时,姨妈担心自己不太光彩的过去也遭人抖搂,于是把克里斯廷赶紧打发走。在第二部分里,重新过回压抑生活的克里斯廷,认识了一个生活过得比自己更为压抑的男人。当这个男人提出自杀的时候,一向顺从他人意见的克里斯廷,提出自己先死。到这里,故事戛然而止——带着绝望的余音。
这部作品曾于1982年在德国出版,现在英国的出版社首次将其翻译成英文出版。在这部作品之前,茨威格只有一部长篇《心灵的焦灼》;而且茨威格的写作习惯是,先按照长篇的格局去写作,然后删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内容变成中篇,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这是他自杀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所以很难说这部288页的作品不是茨威格某部中篇的“长篇初稿”。

- ·无冕之王的世俗红尘 | 2009-03-31
- ·无冕之王的世俗红尘 | 2009-03-30
- ·那些值得尊敬的身影 | 2009-03-27
- ·从“战争”到“中和” | 2009-03-26
- ·财富的觉醒 | 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