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过汉字之“烦”看文化出版界之喜
偶然的机会看到一本书,一清先生的“大博文”《汉字最近有点儿烦》,又意外的发现这篇“大博文”的出版商竟是我久仰的商务印书馆。在我的潜意识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随笔式的“博文”与以学术见长的商务印书馆联系在一起,然而他们竟就这样珠联璧合的结合了。
我从很小的时候,通过《新华字典》,后来通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知道商务印书馆;文革结束后,又通过《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对商务印书馆有了新了解;这次通过《汉字最近有点烦》对商务印书馆又有了新认识。
汉字最近之所以烦,就在于汉字的繁简之争,有人主张汉字要恢复繁体字,特别是在网络上,更有一些尽管不甚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史的人,仅凭自己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习惯动作和思维习惯,用简体字来写文章倡导恢复繁体字。你说汉字如何不烦?
专家的讲解他们听不懂,也根本不听,于是一种以平民化的语言和网络思维模式,来对他们和社会民众进行耐心的解说和论述的需求自然而然的摆到我们面前,《汉字最近有点烦》也就是这样的应运而生,作者以通俗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汉字的来龙去脉;作者以翔实的资料,说明了汉字简化的必然趋势,作者也以学术的态度,从理论的高度讲解了汉字的繁与简。
作为以“激动潮流,启发思想,奠基学术,建构文化”这一传续百年的出版理念和文化担当的商务印书馆,在这个关键时候,责无旁贷的扛起这一重任,这一方面说明商务印书馆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看到了商务印书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作为百年老店面对网络时代,他们没有回避,而是顺势而为,在坚持固有特色的同时,又将网络与书籍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发出了既有学术水平、又有平民思维;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责任的时代强音。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汉字最近有点烦》,既是一种学术上的探讨,也是一种市场的尝试。如果说商务印书馆过去在学术上独领风骚的话,这次在市场机制条件下,为网络文化与学术探讨,再次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今后出版和发行市场的发展必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更为出版界从书籍的内容到形式、从特点到风格,做了一次全新的探索。
面对百年老店的这一系列的新创举,我们又如何不为之动容?这不仅是商务印书馆之喜,也是我们出版界之喜,是我们文化界、学术界之喜。汉字之烦是暂时的,而出版界、文化界、学术界之喜则是长久的。因为虽然“汉字最近有点烦”,但通过《汉字最近有点烦》的出版和发行,一定会使更多的民众透过这次汉字的繁简之争,了解到更多的汉字知识和汉字文化,认识到简体汉字仍将是汉字发展的基本趋势。
难道汉字最近的这一“烦”中没有喜吗?

- · 连载五:浮沉2 | 2009-12-04
- · 动物的准则 | 2009-12-04
- · 连载一: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 | 2009-12-02
- · 连载二:晋商之死 | 2009-11-30
- · 连载四:浮沉2 |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