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以小说之名“怀旧”

订阅
2009-11-20
黄荭

经济观察报 黄荭/文 今年的法国文学秋潮裹挟着659本新小说粉墨登场,在为期两周的文学大奖季等待掌声响起,或者只是个过场,很快就被时间的潮水淹没了,一点涟漪都不见。可能是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蝴蝶效应,据法国《每周书报》的统计,今年的新书在总量上继续缩水,同比2008年的676本降了2.5%,较之2007年的727本降了9.4%。但这一降幅主要是在法国文学领域,今年的法国小说是430本(2008年463本,2007年493本),其中处女作只有87本(2008年91本,2007年102本)。229本外国小说比起去年的210本在数量上倒是小有见长。

法兰西学院大奖:皮埃尔·米雄《十一人》

10月29日,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们拉开了法国文学大奖季的序幕。皮埃尔·米雄(PierreMichon,1945-)的小说《十一人》(LesOnze)摘取本年度第一个重量级奖项——法兰西学院大奖。

《十一人》很薄,只有135页,却是皮埃尔·米雄酝酿了十五年的作品,这本书通过一幅画讲述了画家克伦丹和法国大革命的故事。克伦丹受托画一幅巨幅油画,再现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时期(1793年5月-1794年7月)救国委员会的11位成员(罗伯斯庇尔、圣茹斯特、巴雷尔等)。小说的情节安排是这幅画日后被挂在卢浮宫展出,供后人参观。而有趣的是画家克伦丹和这幅贯穿小说始终的画作都是作家大胆的虚构 (看完本书的粉丝们千万不要兴冲冲跑去卢浮宫去找这幅幽灵之画),仿佛历史在一个虚构的画框里竟然也沾染了真实和自传的饱满色彩。《文学杂志》上有书评称:“他画了‘最后的晚餐’的场面,只是缺了上帝和犹大,仿佛等着历史把他们指认出来。”

龚古尔奖:玛丽·恩迪耶《三个坚强的女人》

“第二性”终于扬眉吐气地迎来了2009年联合收割文学大奖的金秋:10月6日,希拉里·曼特尔(HilaryMantel)在英国率先拿下布克奖;两天后,赫塔·米勒(HertaMller)折桂诺奖;10月12日,卡特琳·施密特(KathrinSchmidt)在法兰克福摘取德国图书奖;11月2日,塞内加尔裔法国黑人女作家玛丽·恩迪耶(MarieNDiaye)的小说 《三个坚强的女人》(Troisfemmespuissantes)荣膺龚古尔奖,打破了1998年 (波尔·贡丝坦的《心心相诉》)以来法国女作家无缘该奖的怪圈,也是1903年该奖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

《三个坚强的女人》由三个故事串成,讲述了三位面对人生的颠沛流离却依然敢于骄傲说“不”的女人:诺拉、芳达和卡迪·丹巴。38岁的诺拉来到非洲的父亲家,昔日惟我独尊的暴君已经成了整夜坐在院子里发呆、沉默寡言、总吃不饱的老人。芳达在达喀尔教法语,但她不得不跟爱人鲁迪去法国生活。鲁迪说不能给予她富足而快乐的生活。卡迪·丹巴是一个非洲寡妇,没有钱,她打算投奔远在法国生活的表妹芳达。《观点报》称此书是一部经典之作,“普鲁斯特和福克纳在非洲的天空下交流”。《文学杂志》认为恩迪耶的作品说出了“不可言说”。

恩迪耶1967年6月4日出生在法国卢瓦雷省皮蒂维埃市,从小由母亲独力抚养成人,接受了典型的法国式教育,塞内加尔裔的父亲在小玛丽出生不久就离家出走,随后不知所踪。恩迪耶从小就立志当作家,12岁开始写作,17岁时在午夜出版社发表处女作 《至于远大前程》(Quantauricheavenir),从此步入文坛。2001年,恩迪耶的小说 《罗西·卡尔普》(RosieCarpe)荣膺费米娜奖。她写小说、戏剧、电影剧本、少儿文学,她是作品在法兰西喜剧院作为保留剧目上演的惟一一位还在世的女作家。

恩迪耶虽然有非洲血统,但她表示对非洲并没有与生俱来的归属感,非洲对她而言很陌生。在她此前发表的11本小说中,女作家从来没有把故事安排在非洲的背景里。或许要等到她和作家丈夫还有他们的三个孩子定居柏林、远离法语和法国之后,她才能在第十二本小说中找回已经在别处的塞内加尔和法国。无独有偶,恩迪耶和导演克莱尔·德尼为电影 《白色物质》(WhiteMaterial)合写了剧本,故事也发生在非洲:突然战乱的某地,法国实力派女星伊莎贝尔·于佩尔演绎的女主角不愿意离开她苦心经营多年的咖啡豆种植园……该片于今年9月亮相威尼斯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

勒诺多奖: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一部法国小说》

和龚古尔奖同天颁出的勒诺多奖花落法国作家兼文学评论家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 (FrédéricBeigbeder)的《一 部 法 国 小 说 》(Un romanfrancais)。1965年9月21日出生于巴黎郊区的贝格伯德绝对是一个法国文坛搅水人,25岁出版处女作 《浪荡子回 忆 录 》(Mémoiresd’un jeunehommedérangé)就用夜店男寻欢作乐的“不安分”来对照波伏瓦《闺中淑女回忆录》(Mémoiresd’unejeunefillerangée)中资产阶级乖乖女的“循规蹈矩”。巴黎政治学院毕业的他做过广告公司创意总监、杂志专栏作家、文学节目主持人、出版商……1994年他创立“花神文学奖”,2001年和里奥奈尔·阿拉希尔一道创立“萨德奖”,还担任“十二月奖”的评委。

这位自称碰什么什么就腐坏的非典型作家的确擅长惹是生非:2000年《99法郎》(99francs)因大爆广告界最不为人知、最灰暗的内幕引起轰动,书中主人公坦陈:“我是一个广告人。没错,我的工作就是污染这个世界,向你们贩卖垃圾!”该书在法国的发行量超过38万册,被译成20多种文字并于2007年被搬上银幕;2003年他以“9·11”事件为背景创作的《世界之窗》(WindowsontheWorld)获该年度联盟奖和2005年英国独立报最佳外国小说奖。

2008年1月29日凌晨3点,贝格伯德在巴黎第八区的一辆汽车上吸毒被警察抓了一个现行,和同犯忙乱中逃跑却又没能逃脱。警察在作家身上搜出两小袋约2.6克可卡因,“问题作家”被拘留,两天后才获释,由此催生出有片段抨击巴黎法院和司法现状的自传体小说《一部法国小说》,这位厌倦了巴黎夜店放肆迷情的坏小子开始回忆他在外省乡间度过的童年时光。

美第奇奖:达尼·拉费里埃《回归之谜》

11月4日美第奇奖揭晓,海地裔加拿大魁北克作家达尼·拉费里埃(DanyLaferrière)的《回归之谜》(L’Enigmeduretour)首轮投票以4:1击败贾斯汀·列维的 《坏女孩》和阿兰·布洛蒂埃的《托米的坟墓》摘得大奖。

《回归之谜》记述了拉费里埃在得知父亲去世后回海地参加葬礼所发生的故事。开头的第一句:“这个消息把黑夜切成两半。”于是一切都把作者带回到童年,那个“没有父亲的国度”。拉费里埃1953年出生于海地太子港,在一个名叫小戈阿沃的小村庄长大,1978年,在一位同事被暗杀后他逃离了杜瓦利埃独裁统治下的海地,移民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他曾经在许多报社、电台、电视台担任记者,1985年出版首部小说 《如何与一个黑人相爱而心无厌倦》而蜚声魁北克文坛。他的小说《咖啡的味道》获1991年加勒比海卡尔贝奖,《少女的口味》1993年获埃德加-莱斯佩汉斯奖。

费米娜奖:格温娜艾尔·奥布利《无人》

11月9日,费米娜奖颁给了法国女作家格温娜艾尔·奥布利(GwenaelleAubry)的《无人》(Personne)。巧的是,这又是一部以小说之名大行作家本人感怀念旧之实的作品。《无人》描绘的是女作家父亲的形象,一个“从来都和自己过不去的人”。父亲死后,奥布利找到了一部父亲的手稿,这位昔日杰出的法学家谈到了自己的心理障碍。从这部手稿出发,女作家重构了一部小说,以字母表的顺序从A到Z也重构了“缺席”的父亲。父亲不在了,但从某种意义上,他一直都在那个空缺的位置上,无法替代。获奖之后,女作家表示:“我把这个奖当作是双重的认可,既是对我作为作家的创作的认可,也是对我所取材的父亲的手稿的认可。”通过文字,父女俩终于企及了彼此的心灵,仿佛冬天里一个拥抱的温暖。

“回归”无疑是今年法国文学大奖季的主旋律,寻父、寻根、寻历史、寻童年、寻自我。或许因为我们曾经丢失太多,我们才这么迫切地需要回到过去来找寻继续前进的力量和理由。

(作者系南京大学法语系副教授)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