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掉“保密”标签 北京公开政府“账本”(2)
1月25日,当北京市人代会开幕后,市财政局派专人就以上质疑给代表们进行了解释。2008年,国家实行税制改革,对总分公司汇总纳税进行了调整。过去税源向总公司集中的情况,被调整为分公司属地纳税或部分在总公司纳税,这使得集中了众多大型集团总公司的金融街,税收骤然减少。
“公开是一大进步,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会给资金的使用者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将促使资金使用更公正、更节约。”李卫说。
李艳翻着厚厚的“账本”,发现预算材料从20多页增加到了200多页,涉及45个部门,涵盖了本市绝大多数。为了便于代表们看懂预算,材料后面还附了图形收支表、名词解释等资料。
开会这几天,在回家的路上,李艳在车上总是会翻开“账本”详细看看。“这次预算这么详细,需要多花些时间研究”。
她最关注的是科技。没费时间寻找,她就看到了有关科技方面的预算,“2010年,‘中关村自主产品研发项目’,预算资金从去年的33亿增加到了今年的40亿。5年再安排100个亿,完成成果转化。”草案中对增加金额的项目部分也做了说明。这样详细的预算,在她当人大代表后也是第一次看到。
她还发现,预算中对每一项支出的说明变得详细起来,“2010年,教育的预算总支出为177亿,相比去年增长11.9%。其中在基础教育方面支出为42.5亿,主要用途为‘中小学校抗震加固16亿;改善农村教学条件11亿;落实基础教育减免政策4.3亿……’如果是往年,草案只会告诉你投入42.5亿,不会标注详细用途。
不过,郝文书觉得,这个预算草案还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和必要。比如部门预算,目前很多部门备受诟病的是人员繁冗,假设某个民政局人员编制是180人,预算中的公务资金就会按180人下拨,但这180人是否必要却不得而知,如果对部门人员岗位编制再进行一个细化的说明,监督效果会更好。
“从目前的预算看,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安排比较合理,即使实行过程中有一些改变,也不难监督”,李卫说,因为预算草案已经在手,资金挪用、项目难落实、多花钱等问题,一对照就明白了。他建议,如果将来的预算草案在会前能挂到网上,供市民查看会更理想。政府的每笔投资,老百姓都会明白,也供老百姓亲自监督。
今年北京市全市地方财政支出计划安排2301.5亿元,“到年底拿着预算本一对账,执行情况就一目了然了。”郝文书说。
1 | 2 |

- · 北京11部门联手遏制高房价 | 2010-02-23
- · 下一站:墨西哥城――那些哥本哈根教会我们的 | 2010-02-23
- · 南京收紧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最高可贷额降至20万 | 2010-02-23
- · 京东商城证实与千寻网达成初步收购意向 | 2010-02-23
- · 17万年薪VS北京户口 | 201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