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短期“穷开心”(1)
胡蓉萍 李丽
07:12
2010-03-23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蓉萍 李丽 “能到‘6’就不错了,绝对破‘6’”,国旅导游郑刚站在长安街上当着境外游客的面告诉本报,如果碰到外国游客,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境外,要1美元来换人民币的话,5点几的价格比较通常:“有不少东南亚来的,还总想尽可能多换。”

和外国游客换过美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再去银行把人民币换回来,换完之后他觉得如释重负,“拿着人民币踏实”。

从1994到2005

1973年出生的国旅导游郑刚如今已经进入了他职业生涯的第15个年头。在他进入旅游业的1994年,中国实施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贬值50%。这个50%的贬值有如当年日本把对美元的汇率锁定在360:1那么神奇,使得中国商品在一夜之间在国际市场上变得便宜了很多,中国经济从此走上了外贸拉动型的道路。

而在前一年的1993年,官方汇率价格为1:5.72,但黑市价格为1:12.6。

“我那时候发现,导游的主业不是导游,而是‘倒爷’,或者叫‘外汇黄牛’。”刚刚入行的郑刚懵了。

1998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居民个人因私购汇额度为2000美元,不仅额度有限,而且手续繁琐。许多人只有靠关系才能换到美元了,而除了通过银行系统的熟人和外汇黄牛党以外,找导游帮忙也是途径之一。

许多带外团的导游也扮演了黄牛党的角色,他们既能从外宾那儿廉价换到美元,又能将这些美元高价换给出境游的中国人,轻松地赚得差价,郑刚的很多同行当时就很轻松地从这样的业务上月入过万。

一些微妙变化是从2005年开始的。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

那时候会有出国不多的中国游客去欧洲游玩时非常严肃且目光炯炯地问导游:“我可以买一辆车带回国吗?”

这种内心层次的欲望是建立在人民币日渐上涨的购买力和中国人财富日益积累的基础上的。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8.00,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2007年5月21日央行宣布放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幅,幅度从±0.3%扩大到±0.5%。这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06年8月4日,德意志银行AndreasLunding发布报告总结和展望中国海外直接投资情况。他预测,在2005年到2010年之间,将有600亿海外直接投资产生。

中国人已经不再满足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流行的“简单粗暴”的新马泰游了,他们已经开始追求更精细的、更加个性化的、更有目的的旅游线路。甚至,是跟随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而产生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那时候,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中国人将不再仅仅是“游客”。

意大利著名的歌诗达(Costa)邮轮也在这几年把上海和天津作为了母港停靠,载中国旅客体验豪华邮轮旅行。虽然中国游客让这艘邮轮带上了麻将味和南腔北调,据说和铁达尼号完全是两回事,但无论如何这是它第一次选择欧洲以外的港口作为母港。

6.8时代

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但随后一直在7.00上下盘整。

2008年5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次突破7.00,并于6月17日突破了6.90,人民币进入了6.8时代。这意味着,中国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中国将进入一个国民财富迅速增长的时代,人民的收入和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