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奶农被“国有化”(2)

订阅
2009-10-26
谢良兵

 

据介绍,奶联社的基本原则是,奶农能做好的要留给奶农来做,奶农做不好的各环节在一定时期内都由奶联社内的员工来做,最终逐步走向奶农完全合作化和国家整体调控化。

在这一模式下,奶农的利益是相对有保障的——奶农自愿入社、不参与经营、获取年固定回报、到期自愿退社,退社时领取入社奶牛金。奶农还可以和奶联社签订协议,比如用奶农家里的土地种玉米,奶联社负责收购。有合适的劳动力,也可以进奶联社当产业工人。

具体的入社操作,比如年产4.5吨鲜奶的奶牛定价为5000元人民币,合同期为5年的养殖户,5年给养殖户利润5000元人民币,本利共10000元,每年付2000元。年产4.5吨鲜奶上下的奶牛,定价及养殖利润按比例增减。

土默特左旗旗委研究室的一位人士说,奶农一旦入社,实行的是零风险,每年可以获取20%的高额投资回报,这远高于奶农自行养殖所得的利润。奶农入社之后,可以将饲养奶牛的土地用于它途,可以减少奶农饲料种植成本586元(一头牛按二亩饲料地计算)。

舍必崖村是在2007年12月成立奶联社的。股东主要是由呼市赛罕区农牧业局、金河镇政府、伊利集团3个股东和舍必崖村3个奶农组成。当时确定了每5头奶牛为1股,每股投入1000元资金用于购买饲料、卫生防疫等支出。

目前这一模式得到了呼和浩特市的推广。伊利的竞争对手蒙牛,最近的一个计划也是,让奶农以奶牛及奶站入股企业,形成奶农与企业 “利益一体”的新型股份制模式。其实这就是伊利目前在做的奶联社模式。不过,蒙牛负责人表示,这个方案还在探讨之中,主要涉及产权、资产等各种复杂的问题,尚不能很快实现。

被逼的国有化

中国乳业一直以来都是延续 “公司+奶农”的旧模式,但其小而散、生产力低、无法普及现代养殖技术的弊端,因为“三聚氰胺”事件爆发而开始被广为诟病。有专家说,目前乳业存在的种种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这种 “看似合作组织,实则买卖关系”的模式。

尤其是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这种模式越发伤害着奶农的切身利益。事发之后,国家颁布了新的乳业标准,而在现有的这种旧模式下,鲜奶很容易变为劣奶,此时,大多数奶农只能选择杀牛、卖牛、不养牛,以谋求其他生计。

从对奶源有效的严格控制来讲,集中专业喂养的方式——“奶联社”的模式,才有可能做到健康的奶源。目前中国百分之七八十奶牛都是个体户养殖,大多数乳企采用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从个体户手中获取原料奶。

另一方面,相关的检测专用药片和设备大多来自国外进口,集体圈养的奶质检测仪器一台就需耗资数十万元。成本太高,也让乳企难以自律。

而此前奶联社未能大规模发展的原因也在于:一是资金短缺困扰着规模的扩大;二是奶牛养殖场不能办理土地使用证,而没有土地使用证,就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三是奶农依然有顾虑。

但中国乳业发展到今天,奶联社的模式将成为最终的选择。

和林格尔县为了巩固乳都核心区的地位,制订出台了《2009-2011年百千万奶牛牧场建设“312”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完整的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由奶农投资入股的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奶农入股,引导奶牛入区。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除了政府和银行方面的支持之外,乳企急需大量资金的注入,这是中粮入股蒙牛的背后真相。

2009年7月,中粮与厚朴投资,以现金每股17.60港元认购蒙牛20%的股份,成为蒙牛最大的单一股东。这让蒙牛可以很好地庆祝其成立十周年的庆典了。牛根生将蒙牛乳业从一家股权极为分散的民营企业变身为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至此,中国乳品行业的主要参与者,蒙牛、伊利、光明、三元已全部是国有控股的公司。

尽管蒙牛并不承认自己被收购是因为缺钱,但蒙牛2008年的年报却显示,蒙牛亏损高达9亿元,而2007年度的盈利是10.9亿元。年报还显示,蒙牛必须在一年内偿还银行贷款高达17.287亿元,2007年这一数字仅为1.832亿元。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显然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对于奶农而言,要么选择放弃,要么选择被收编。一是因为散户太多,而这种零散养殖的奶农过分关注短期利益,容易波动;二是在当前奶业利润的分配框架中,奶农所占利润比例不足10%。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