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谢良兵 年初获批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目前惟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近日,让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议题,也开始进入邻粤的湖南郴州、江西赣州等地政府和民众的设想中。
本网记者从郴州市商务局了解到,4月8日到12日,郴州市市委书记戴道晋率团赴安徽合肥、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地考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撰写了《郴州市党政代表团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学习考察报告》。
这份《报告》提出建议:“请求省里协调江西、广西向中央提出邻粤产业转移示范带构想,或支持大湘南申报为国家级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据了解,这是郴州市继成为“先行先试”的湖南“新特区”之后,又一次向省里要政策。
郴州方面的理由是,皖江城市带各市与郴州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二者均处沿海与内陆交界之地,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资源富集,又分别为国家和省重点支持的承接产业转移区域。郴州希望湖南省甚至中央可以赋予郴州与《皖江规划》中相对应的先行先试政策。
与郴州一样,江西省赣州市同为国家级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也主要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商务部领导在赣州考察时,曾评价赣州是“最具承接产业转移优势的城市”,再加上最近赣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赣州有着与郴州类似的冲动。
赣州、郴州与韶关是几年前媒体曾热炒的“红三角经济区”的组成部分。打造“红三角经济区”的理念,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在2002年8月提出来的。但这一区域经济的构想声音,随着霍英东先生的去世而日渐式微。
赣粤湘三省边区的“红三角”地区同为革命老区、同属红土地貌、同处欠发达地区、山水相连、分别是广东的北大门、湖南和江西的南大门。当年设想对这区域的定位是,全国红壤综合开发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革命老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沿海产业重要承接区。
- 珠三角将成全球最大IC市场 2010-03-10
- “民工荒”导致珠三角CPU涨价 2010-03-09
- 高敬德:浅海合作对粤港澳发展均有帮助 2010-03-04
- 民工荒倒逼企业技术升级 珠三角掀“机器取代人工”潮 2010-02-25
- 珠三角港资企业转向服务业 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