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金松 日前,在安阳发现的曹操墓,再次引来质疑之声。8月21日,在苏州召开的三国文化高层论坛上,有学者指出,从曹操墓中发现的“魏武王”石碑,是曹操墓涉嫌伪造的有力证据。
而在前期的考古过程中,墓中出土的刻有“魏武王”的石碑是证明墓主为曹操的最有力证据,但在此次会议上,“魏武王”称谓的合理性及武字的写法,反倒成了与会学者质疑的焦点。
据新华网报道,来自河南开封文联书画委员会主任林奎成认为,曹操生前先被封为“魏公”,后又被封为“魏王”,死后获“武王”的谥号,死后应被追为“太祖武皇帝”。在曹操死后的10个月时间内,对曹操的称呼一直是“武王”,而史书中并没有出现关于“魏武王”的记载,所以曹操墓中出现刻有“魏武王”的称号的墓碑并不成立。
他指出,从曹操死后至曹丕称帝的十个月间,世人对曹操严格的称呼是“武王”。任何史书都没有准确出现过关于“魏武王”的记载,在礼制森严的封建社会,曹操墓中出现“魏武王”的提法显然不能成立。
此次论坛由河北邯郸古邺文化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聚集了23名研究三国的学者及单位,共收到论文19篇,分别从考古、历史、民俗、金石等各个角度对“安阳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了深入讨论。
对于此次质疑,安阳曹操高陵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主要精力集中在曹操高陵的发掘和后期展览工作,对于外界的质疑,他们目前不会回应。据其介绍,1号墓和2号墓的清理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出土的文物也有原来的250件增加到400余件。其中就有独特的“龙”和“羽人”形象。
河南省文物局专家、河南省原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郝本性则对日前学者提出的质疑进行了逐一反驳。
郝本性认为,虽然史书中没有准确出现过关于‘魏武王’的记载,但多种因素都可能造成这一结果,比如,因为死后20多天就下葬,加之当时时局复杂,政权动荡,没有史书记载或记载丢失;也可能对这一谥号,当时民间知道的并不多,所以没有流传下来,这都有可能。至于武王前面加上“魏”,更不值得大惊小怪,历朝历代武王那么多,不加魏,怎么知道是哪朝哪代呢?
这场争议还没有最终结束,据此次论坛的秘书长倪方六表示,后期将会公布安阳曹操墓涉嫌造假的铁证。一段由河北人闫沛东,到高陵所在的西高穴村长期暗访录音,通过其和农民谈话的录音,能够证明认定曹操墓的物证——鲁潜墓志、“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石牌、画像石均为当地农民伪造出来的。
安阳曹操墓简介
确认时间:2009年12月27日
墓室规模:墓葬占地约740平方米
墓室结构:墓道、前后室、4个侧室
遗骨:一男两女3个个体
文物:共出土器物250余件
- 三国研究学者称将公开南阳曹操墓造假证据 2010-08-23
- 国美大股东回应质疑:已做好应对增发准备 2010-08-18
- 杨宜勇质疑“工资5年翻番” 2010-08-13
- 北京市疾控中心专家:本市碘营养属于轻度超适宜水平 2010-08-03
- 国内首个“中外医疗专家人才库”项目在京启动 201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