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现如今的情况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未能有独立的经济政策,更不可能自我解决楼市困局。”在梁兆基看来,特区政府的楼市调控始终只是治标不治本。根据美联物业14日发布的地产研究报告,香港楼价明年将维持平稳上升11%,成交量将挑战1997年高位——16万宗。
千万豪宅惹的“祸”
问题是,内地房产投资者是否在香港楼市困局中“助纣为虐”,抑或正是罪魁祸首呢?
在这项题为 “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检讨”的项目中,曾荫权显得措辞谨慎,起承转合安抚香港民众,却也照顾到内地投资者,并暂时性保留了房屋署3年后的检讨权——已注意到计划下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有上升的趋势,今年头九个月,有关资金占计划总投资额42%。虽然近年计划下的房地产投资只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约1%,但考虑到市民大众的关注,因此从14日开始暂停房地产投资移民计划。
随后,香港入境事务处发言人公布了截止日接获的移民申请,总共220宗申请,比平日多了至少3倍。而中原移民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大卫证实,其公司当天递交了100余宗申请。
据统计,2003年10月推出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7年来共批准8200名申请者及15500名受养人获准来港定居,并带来近580亿港元投资。
不过,“想来的总会来”,敖生对这项新策不以为意。在他的内地客户中,650万的投资移民钱从来都只是个约数,1200万以上的豪宅才是目标,而基本要求就是一手海景房。
敖生通常在内地客户的账簿上算到:一套2000万豪宅,首付三成,贷款650万,每月利息7000港币,租客为每月3.5万港币……他认为,内地近年收紧的楼市调控让内地买家更倾向于投资香港市场。“三成即便是四成的首付加上银行贷款,可以让资金充裕的内地人买两三套房。”
对此,中原地产研究部联席董事黄良升指出,已知2010年上半年登记一手及二手香港私人住宅买卖合约的内地个人买家,所占整体金额比例有10.8%,所占整体宗数比例有6.7%。所占金额及宗数比例是连续三个半年度上升,反映内地资金持续流入香港楼市。而由2008年下半年起,至今一年半,金额比例上升4.6个百分点,宗数比例上升2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流入的内地资金主要集中于豪宅市场。
内地资金在港沉浮记
香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始自2003年。当年推出计划,缘于受到金融危机和SARS的冲击,港府希望可以通过计划引入外来资金,刺激楼市及金融市场。
现如今这个备受争议的资本入境计划,在当年却是挽救跌入谷底的香港楼价的救命稻草。2003年,周期性金融危机持续拉低香港经济,不期而遇的SARS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同年6月开始施行的内地游客“自由行”一开始拉动旅游业复苏,但市民心理阴影仍未消除。
就在此时戏剧性一幕出现,刚刚进入8月,一家地产经纪虚报自由行旅客购买了5个北区二手单位,不想香港市民由此灌注信心,楼市从此走出低位。
不过,虽然内地个人投资者直到2003年才得以出现,往前推算,内地资金进入香港楼市和资本市场却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如今,香港市场上最具投资价值的“红筹股”也正是来源于那个时期。上世纪90年代,受亚太经济整体影响,并在中英谈判顺利的趋势下,香港维持了5%的增长率。1993年,17家大陆企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引来新一轮的股市投资热,即“红筹热潮”。据香港银行前首席经济顾问陈国基统计,其时在香港市场的中资企业资产高达200亿美元。
- 菲律宾血案 2010-10-15
- 十一长假:香港艺术交易的高峰 2010-10-15
- 四环医药今香港上市 2010-10-15
- 香港暂停内地居民购房移民 提高金融投资移民门槛 2010-10-14
- 托管新潮实业终止 仰融国内二次造车遇挫 20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