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病”连锁反应 实体经济全方位“缺血”(2)
陈哲 陈周锡
2010-10-25 07:20
订阅
 1  |  2  |  3 

一位财政系统人士如此比喻,地方预算内财政和政府性基金,犹如地方政府的“两个钱袋子”,前者在明,后者在暗。

根据2010年杭州市财政收支预算,今年杭州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792.86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755亿元。按此推算,杭州今年土地出让金至少要达到1300亿元,否则庞大的预算计划将难以完成。

漂亮城市的背后

过去数年间,杭州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被视作国内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这一成绩无疑源于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投入。杭州市统计局报告称,2003年至2008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21.53亿元,年均增长11.4%。而杭州财税局局长陈锦梅曾透露,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杭州每年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2亿元,其中还包括城建部门的人头经费。

形成如此鲜明对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土地收入的飙升。

本报梳理了过去三年杭州市相关财政预算的资料。2007年~2009年,当地用于城市建设管理和综保工程的市本级财政资金(包括市本级预算内财政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分别为92.17亿元、138.18亿元和120.9亿元,各占到当年市本级财政支出的25.44%、55.51%、45.08%。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三年中,城建综保的资金中来自于土地收益的政府性基金分别为88.68亿元、118.56亿元、113.35亿元。换言之,杭州这些年来的城市面貌的更新,基本有赖于土地出让金。

城市形象的改善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最直接的是旅游业。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杭州市实现旅游总收入增幅创下近三年内的新高。

另有资料显示,当地“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居全国35个主要城市第5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

这仅仅是光鲜的一面。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