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教育枢纽
在意见报告书中,河套的教育构想得以具体描绘——以 “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探讨建立一所国际性高校和研发中心。
规划方向刚一出炉,香港数家高校均表示了“兴趣”。香港大学、浸会大学、中文大学、理工大学都表示有兴趣进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沉祖尧公开表示,中大距离河套仅20分钟车程,地理位置极具优势,因此有意申请用地,用于开办继续进修或副学位课程。
沉祖尧表示,中大的构想还处于草拟阶段,接下来会继续与政府商讨,并等待香港政府的相关指引出台。
“我们对河套有兴趣,但要等政府的详细规划出台后再考虑如何利用河套地区。”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徐扬生坦言。
徐扬声表示,早在2006年及2007年时学校就花了很长时间讨论河套办学事宜,但现在也未最终确定。顾虑主要是河套的归属问题,管理权和所有权的不统一会让办学复杂化,而“有毒的烂泥地”并不适合建造学校。
港大也有类似的办学意向。不过相关人士认为目前所有讨论仅仅是口头提议。
有分析人士表示,即便按照现在的规划发展高等教育,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如何共存,未来的河套地区究竟适用深港两地那一边的法律体系,将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阮博文以学校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政府的高校咨询会,他提交了关于发展模式和财务方面的两项建议。他认为传统的分地管理不适合河套发展,参照西九龙文化区的发展,可以考虑由政府拨款设立发展局进行集中管理。
“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方式并不能平复人们的疑虑。公众意见收集报告中有提议指出,一些根本政策问题必须仔细研究,其中包括内地居民进入河套的免签证安排,河套地区管制权必须得到深港政府的同意,甚至中央的首肯等。
事实上,河套地区的发展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发展地位。根据今年4月签署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深圳前海地区、河套地区以及广州南沙等地成为是未来粤港合作的重点区域,并通过以点带面来提升粤港合作水平。而香港则在早于2007年出台的《2030年规划远景与策略》中,将河套地区确定为最有发展潜力的三大边境地区之一。
河套的价值在于体制突破
香港特区政府规划署表示,港深双方已就共同开发河套地区的相关问题交换意见,并正进行研究。双方会继续探讨河套地区的“开发模式”,并研究设立共同开发落马洲河套地区的组织架构方案,作为“共同发展”河套地区的机制。双方亦将继续讨论共同建设河套地区基础设施的具体落实安排(包括有关建设费用的分担方式),有关细节将在下一阶段继续商讨。
深圳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徐鲁光认为,两地单独进行公众咨询不易于让双方了解彼此意见。目前公众咨询如若只是探讨空间规划则价值不大,“河套的概念价值远远大于其实际价值,应该从机制和体制方面对粤港合作有所突破。”
谈到河套地区的特殊性,徐鲁光认为它不同于 “单独划出来的前海”,天然横跨粤港两地的河套应该多试一试,即便是定位高等教育,也不应该是普通的教育,而应是“恢复大学本来面目的自主办学”。
无论如何,搁置十年才将开始的河套规划刚刚起步。依照香港规划方案,此次粤港合作还将经历长达两年的公众咨询期,可以预见的问题依然很多。“一开始就让反对声音亮出来,走慢一点,多听听意见,会让未来建设中的问题少些。”阮博文教授认为这才是此次河套开发给未来粤港合作的启示所在。
根据香港方面的计划,河套地区规划研究将于明年进入第二阶段,即在吸取此次公众咨询意见后,形成河套建议发展大纲图。
“河套开发如果仅只将其视为一个单纯的教育项目来看,其实并无特别的诱人之处,然而,如果在其中能够体现出深港融合的试验,则对深港两地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其实,中央政府希望看到的正是在这一点。”深圳市政府港澳办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1 | 2 |
- 投资和投机 2011-02-28
- 教育部将明确禁止择校费 治理占坑班 2011-02-24
- 争辩“虎妈” 2011-02-23
- 四大投资机构联手 万学教育再获两千万美金 2011-02-23
- 教育部:无证幼儿园整改合格后可发证招生 201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