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北京市开始实施治堵新政。其中私车牌照受到限制,需要摇号产生。外地人需要有五年以上的纳税证明方可同北京户籍的人一样享有私车牌照的摇号权利。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向本报记者表示,政府不应简单地设定门槛,可以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合理疏导人口。但“以业控人”需要一段时间,而行政性手段能在短期内见到效果,也是为日后更市场化的调控手段争取时间和空间。
功能疏解是主流
在人口调控方面,无论是“以户控人”还是“以房控人”,都属于比较末端比较直接的管控方式,“短期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还应该合理布局产业规划实现‘以业控人’,建立长效机制。”陆杰华说。
长期以来,北京一直是单中心发展,由于城市功能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区,大量人口也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北京最好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等,均集中在三环以内。大的商业中心如西单、王府井等也都集中在二环以内。
不管是人口膨胀还是交通拥堵,最根本的症结在于北京市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导致功能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尽管2004年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就提了城市功能向外疏散,但效果并不好,甚至导致了“睡城”和“空城”的产生。
有专家分析称,从经济增长、经济比重等方面看,北京主体功能在近几年反而更积聚在中心城区,资本外溢相对比较弱,郊区建设的新城仅仅承担房地产开发的功能,“有城无业”或“有业无城”现象日益突出。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也发现,城六区集中了全市60%以上的人口和75%的地区生产总值,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格局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许多新城并没有起到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聚集新产业的作用,这与当初的规划意愿相违背。
因此,北京的“十二五”规划中称,以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解。大力推进中心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转移。要促进重大功能性项目向新城配置,全面提升新城综合功能,集中力量打造“业城均衡”的综合新城。
目前的新城,大多是功能单一的“睡城”。不但起不到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功能,还会带来早晚高峰潮汐式的交通拥堵。而“十二五”期间,将增强新城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有效承接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疏解,并促进流动人口在周边区域就业。
北京市人大代表潘石屹说,最重要的是在于城市规划,如果城市还是按过去的思路进行功能分区,生活在城市的人就会很辛苦,每天上下班的时间很长,既增加了交通压力,又造成了空气污染,解决的根本办法是让城市各种功能融合,能够在很小的区域之内解决人们的就业、居住、教育、消费等问题。
北京“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俗称“五都”。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激活郊区的新城。另外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背景之下,产业转移一方面能缓解北京空间资源紧张的矛盾,另一方面才能腾出空间来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
- 北京将“以业控人” 工商调高小卖店入市门... 01-23
- 专家称北京人口控制目标被突破 多区县尝试... 01-23
- 从人口控制到人口发展 01-23
- 人口控制不可路径依赖 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