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个经济特区:“义乌港”想象力(1)
叶静宇
2011-03-30 07:34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叶静宇 依靠家庭作坊买卖廉价小商品而“发家致富”的浙江义乌,正试图借助一次系统的改革,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商贸名城。

不久前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这项改革由全国人大代表、从义乌走出来的中国饰品行业领军人物周晓光女士在2009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历时两年得以获批。这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意味着义乌将成为以国际贸易为特色的第十个“经济特区”。

国际贸易改革“先行先试”

浙江是市场大省、外贸大省和民营经济大省,义乌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今的义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重要的国际贸易窗口。

然而,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调整,义乌对外贸易中长期存在的出口产品低端、交易方式传统、管理体制制约、支撑体系薄弱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趋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批准了《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根据《方案》,义乌将承担起探索建立新型贸易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义乌市场建设、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等9个方面的主要试点任务。

国务院批复同时指出,国家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义乌市开展相关专项改革,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特别是拟推出的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改革事项,要优先放在义乌市先行试验。

在两大“先行先试”的作用下,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目标则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到2020年,率先实现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国际商贸名城。

全球小商品港

义乌试点改革,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寻求外贸结构的调整。

相关人士透露,此次出台的《方案》中,提到了要求义乌市适应小商品采购出口、进口贸易和转口贸易需要,研究设立“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

实际上,外贸依存度高达65%以上的义乌,在发展进口、转口贸易方面,早在2008年就做出了实质性的尝试。

当年10月,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五楼的进口商品馆正式开业,来自非洲、西班牙、日本、马来西亚等地的进口商品得以在此展销。截至目前,交易区累计引进境外商品经营主体55家,境外商品2.7万种。

“我们更喜欢将进口商品馆看作是义乌市场在国家贸易政策由‘奖出限入’转向‘进出平衡’时期的一种有益尝试。”浙江省特级专家、义乌市政府顾问陆立军表示。

义乌常被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国际性城市”,而义乌市场国内批发中心地位,使其有条件成为境外产品进入中国销售成本最低、效率最好的平台。

盟德(中国)有限公司是由浙江青田籍华侨、西班牙中国青年商会会长周旭锋在2008年创办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同年便进驻义乌进口商品馆。在盟德数千平方米的展示台内,陈列的商品均为西班牙食品,如红酒、火腿和橄榄油等,其中7公斤左右的一只火腿开价是8000多元人民币。这跟义乌市场主打产品——日用品截然不同。

盟德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不把中国区销售中心设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我们主要看中义乌市场的集聚效应,每天市场10万人次的客流量,他们给义乌所带来的信息、财富是难以估量的。”

这位工作人员还提到了浙江省的一个特殊现象。在西班牙的华侨中,光青田一地就拥有30万人。这些华侨留在浙江的亲戚对西班牙的食品可谓耳熟能详。“把中心设在义乌后,我们不要多费口舌,就可以将产品推销给他们,或通过他们将产品卖到其他地方。”

除西班牙馆,像哥斯达黎加、美国、日本、巴西、意大利、法国等商品馆,均冲着中国这个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而来。

也有一些转型进口贸易的商人,借此度过了金融危机。2008年,在义乌从事对韩贸易已有10个年头的金曙光也突然改行专门做起了进口商,引进了韩国汽车用品第一品牌、现代汽车旗下的“摩比斯”。

“跟危机前相比,韩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下跌了30%左右,因此导致义乌对韩贸易的利润下降,一些产品拿到韩国后没有钱赚。”金曙光说,汇率的变化则让韩货出口中国变得相对便宜,而中国消费者也十分喜欢韩国的产品,他决定放弃此前的出口生意,专注做进口。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