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小商品经营商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1)
叶静宇
2011-02-25 10:44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网 见习记者 叶静宇 蔡先生在义乌经营饰品生意已经四年了,原本一个店铺每年的纯利润可以达到100万出头,甚至在金融危机期间这一数字也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随着原材料、人工等成本涨价,去年尽管销量仍在增加,利润率却摊薄了不少。蔡先生不得不追求“多销”,厂房和摊位都要扩容。他准备在国际商贸城增扩几个店铺,而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摊位费节后一路飙升 “65万元可以确保拿到一个摊位,但位置不确定,45万元要通过抽签,大概有九成机会能拿到。”

外贸的逐渐复苏,使义乌小商品市场重现繁荣。而繁荣景象的背后,若现出高成本时代新的隐忧,义乌小商品市场或将再次迎来“大浪淘沙”的过程。

义乌市外经贸局一位官员介绍,由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经营的大多数是价格较低的日用必需品,因此在金融危机期间,小商品的销售反倒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在高成本时代来临时,义乌小商品市场可能将面对比金融危机更加严峻的考验。

据了解,目前在义乌市场,受成本价格上升影响最大的是服装、纺织品行业。

义乌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潘自力从事纺织制品生产已是第六个年头了,去年11月是他最揪心难熬的一段日子。

“原材料涨价,涨得人心发慌。”潘自力告诉记者,他打了多年交道的一家原纱供应商,因为要完成节能减排的指标,和许多工厂一样,采取了限电减产的手段。“他们的产量减少了近一半,像我们这样的下游企业,求着他们都没有货,价格自然也是涨得离谱。短短几天工夫,原纱价格上涨了三成,我们的利润率本来就只有8%左右,成本一涨几乎就没什么赚了。”不过,潘自力还是硬挺过来了,他的不少同行却在那段时间放弃了多年的生意。

而在成本涨价的另一面,面对国际上竞争对手的崛起,义乌商品的售价很难提上去。潘自力说,义乌的商品本来就以低价取胜,稍一提价,一些外商就跑到越南、印度去买货了。“现在老外也是越来越精明了,哪里的货便宜,自然就往哪里去。”

不过,规模比较大、产品供应大品牌的经营户,对于价格还是有一定的控制权。一位专营塑胶制品的经营商表示,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去年10月份选择将经营的产品价格普遍上调15%~20%。这位经营商坦言,其所在公司的产品价格相对义乌其他小作坊来说更高,主要以质量吸引客源。而对于更多尚未形成较大规模、以低价跑量的小作坊而言,各种成本的疯涨似乎更加“难以承受”。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