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生子 闸门渐关?(2)
言咏 张然 刘真真
2011-04-16 10:39
订阅
 1  |  2 

据估算,香港私立医院在接受内地孕妇生产方面的收入每年在15亿-20亿港币,公立医院在此方面的收入大约是4亿港币。

另外,为了接纳更多从内地涌来的孕妇,近年很多私立医院都扩展了其产科业务。在香港,公立医院医生收入是固定的,不与工作量挂钩。因此,近年来公立医院产科医生、护士工作量加大,但收入没相对应地增加。这导致一些公立医院妇产科医生选择离开,转投收入更高、因扩展业务也急需人手的私立医院。根据香港医管局的数据,2008年,受训的妇产科医生人数16人,流失12人;2009年受训人数17人,流失17人;2010年受训人数20人,流失19人。

累积的矛盾在2011年显得更加突出,因为2012年是旧历龙年,香港方面担心可能有更多内地孕妇产子,导致本地孕妇分娩时没有良好的资源。部分公立医院医生表示或许会有静坐行动。

今年头四个月内,周一岳已多次向公众谈及产科人手问题,他表示,在需要的时候,会考虑从海外聘请符合资格的医生,在公立医院方面提供服务。

4月4日,周一岳与私人医院代表会面。“私家医院营办者在会议上一致同意,在短期内不会扩展其产科服务,从而减低从公营医疗服务界别吸纳相关医护人员的需要。”周一岳在随后的新闻公报中说。

政策还会收紧吗?

记者在对多家赴港产子服务中介采访发现,4月8日限制政策出台后,咨询量暴增。

一批想要赴港生子但还没有预约的内地妈妈,都担心香港方面是否会出台更加严格的限制政策。

“现在怀孕一个月就要赶紧过来约,一定要先把通行证办好,这样一发现怀孕能第一时间预约,晚十几天费用都不一样,如果怀孕两三个月,即便能约上,也只剩较贵的床位了,可能都要20万元人民币左右。”香港的施氏生宝宝服务机构一位咨询人员说。

另一家位于香港的中介机构表示,想去香港生子就尽快,他们听到消息称政府将在5月出台对私立医院接收人数的限制。

对此,梁家骝透露,政府不可能完全禁止私立医院接收内地孕妇,确实有提议5月对私立医院接收人数设限,但私立医院表示不同意,因此暂时没有落实。“再说也存在一个问题,现在私立医院每年接收3万多内地孕妇,医管局如何分配这些名额?每家私立医院都是独立运营的。”

在4月4日周一岳与私立医院代表的会面中,周一岳提到,“现时各私家医院已各自实施安排限制预约服务。若不能透过协商得到一个均衡的服务量数字,政府才会考虑采取干预措施。”

在梁家骝看来,限制性政策不会趋严。“香港很难限制私立医院,这是个自由的市场。再说,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产科都是赚钱的项目。内地孕妇也为其他行业带来了收入,私立医院产科15亿-20亿港币、公立医院产科4亿港币收入中,酒店、餐饮等其他行业的收入没有计算进去。”

3月26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在回答记者提出的“是否考虑拒收或减少收内地孕妇”的问题时也表示,这方面不会有任何行政上的限制,譬如外国或内地人士来港接受治疗,只要他能负担有关费用,这是香港的人道立场。当然,卫生局亦希望特别是私人执业的产科医生,要确保有适当的医院设备及时间来照顾孕妇,才接受这些人来港。

问及香港是否有可能采取釜底抽薪的方法,比如修改《基本法》,规定非本地孕妇在港所生之子不能获得永久居港权,梁家骝表示“暂时应该不可能,因为政治影响的后果更严重过增加新生婴儿的床位”。

对于香港而言,来港生子的内地孕妇除了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还可以弥补香港低迷出生率的负面影响。叶兆辉表示,要维持人口更替水平的需要,生育率需达到2.1,但香港本地生育率只有1.1,如果加上内地妇女来港生子的数目,也只在1.5-1.6之间。因此香港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另外,他调查发现,配偶非香港人的内地孕妇的教育水平与本地孕妇不断拉近。职业方面,超过六成的此类内地孕妇从事较高级的职业如经理及行政人员、专业人员及辅助专业人员,相较而言,本地孕妇从事较高级职业的则不足五成。他认为这是吸引高质素人士来港定居的契机。

“但现在内地孕妇来香港生子的人数太多了,香港承受不了。”叶兆辉说。他建议,如果孩子父母都不是香港人,那就应该收取一定的“人头税”。“产妇付钱给自己买的是生产服务,小孩出生后是香港人,出了问题香港政府要负责,但他们的父母是不交税的,因此香港政府需要出这部分钱。”“我们并不是歧视这些孩子,而是确保能够更好地保护他们,因为私立医院把他们接生出来,从中赚了很多钱,但他们并没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他们。这些孩子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推给香港政府。目前最大的受益者是私立医院。”

叶兆辉建议,政府作为全港私家医院的发牌和监管机构,需要介入和干预,限制私立医院产科床位的设立。同时应要求内地孕妇为初生婴儿购买医疗保险,减少出现问题婴儿转送公立医院进行急救的情况,有助减轻公立医院儿童深切治疗病房的压力和财政负担。

梁家骝认为公立医院产科资源的紧张不应该完全归咎于内地孕妇人数的激增,更多是政府管理不善,公立医院分配机制不合理造成的。

“公立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不管干多少活,工资和待遇不变,眼看私立医院的繁荣,自然会造成人才流失。此外,公立医院一年在内地孕妇身上获得的收入是4亿元港币,但这4亿元收回来后并没有全部交给儿科和产科,而是补贴给了其他部门,人家做的是亏本的事,当然缺乏积极性。”他说。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