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279万人自救式移民(2)
张延龙
2011-05-23 07:53
订阅
 1  |  2 

搬迁为钱困 

真的搬不起。杨大存说,“谁愿意住在这种地方?” 

搬走的成本是,四五万元左右的宅基地和20余万的新家造价。这只是搬到山下的代价,如果选择去更远一些的镇子,宅基地还要更贵。对于这个没有任何工业的山村来说,着实难以负担。 

杨大存说,平均每户人家大概两亩地,种两季作物,一季种油菜,每亩可收成200元,一季种玉米或者红薯,每亩最多收成500元,“今年收购价是九毛八,一亩地就算打1000斤,也不过卖千元上下,收成500元已经算很好了。”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外出务工的子女,单靠务农来承担搬迁成本几乎绝无可能。 

这样贫瘠的土地,在安康山区已经可以称得上“优质耕地”——因为其他地方更差。 

安康市发改委副调研员、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齐亮说:“安康自然地形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不多,且大多都是坡地,恒口镇的耕地质量算是最好的乡镇。” 

按照恒口镇经济委员会主任叶金根的说法,恒口镇全镇耕地总面积约3.4万亩,其中水田、旱地各占一半,人均耕地数量在0.8~1亩之间。依靠务农来致富,“不是可能性比较小,而是根本就不现实,目前来看,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纯收入的比例超过了60%。” 

从2005年开始,安康市开始为被确定为地质灾害区的搬迁农民提供搬迁安置补贴,每人3800元,每户约2万元左右。 

这些补贴不能说于事无补,但总是不够。当地的官员说,其他地方的农民农具可能只需要放在院子里,可由于陕南地区气候多雨,陕南的农民就必须要盖更大的房子来摆放农具;另外,当地气候潮湿,冬天农村有在地上挖火坑烤火的习惯,房子需要盖得比较高,这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农民搬迁的盖房成本。 

也有一些习俗因素,一位安康市的官员说,农村攀比心理也比较强,但凡有一家把房子盖得又高又大,别的人家也必须要盖得一样高,宁愿让许多面积都空着。 

他说,这导致很多农民自我加重负担,“我们想过一些办法,曾经把风水先生组织起来培训,让风水先生们在农民请看风水时告诉他们,房子不用盖得太大,大小合适更好,通过他们把政府想说的话说出来,结果收效很好”。 

截至目前,陕西省方面对于移民补偿安置的标准、资金来源比例仍未最终确定。安康市扶贫开发局的一位官员说,搬迁的配套政策尚未正式下发,“譬如说一户要补贴多少钱,哪些区域先搬等等,省里的政策还没出来,我们的规划也没办法做。政府买单买多少,省财政出多少、市财政出多少,到了地方和农户出多少钱?这些都还没定。” 

但李齐亮透露说,按照陕西省政府的初步要求,补偿的标准可能为“三四三”——每户直接补贴3万元,特困户补贴4万元,另外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每户再投入3万元的成本。 

这也意味着,按照陕南地区60万户、240万人的移民规模,仅在安置一项陕西省就需要支付360亿~420亿元的高额补贴,据称,这部分费用可能将由陕西省财政和市县财政对半支付。 

向自然低头 

雨季未至,5月的汉江两岸风细柳斜,从安康城堤遥望,只看见半城春水,半城繁华。 

江岸上方200余米处,一座警戒水文标志尺显得触目惊心。标志尺一面为水文刻度,另一面则为防洪警戒标准:“一号命令水位246.30米,东西坝部分撤离”、“三号命令水位256.00米,城区全部撤离”。 

这座矗立于公共场合的标志尺时刻警示这那些惨痛历史。1983年,安康遭遇特大洪水,老县城区几乎被举城淹没,死亡870人。 

相比于特大洪水,深山地区在汛期因地质灾害而产生的泥石流则更为频繁。2000年7月,紫阳县洪水泥石流,造成203人死亡;2003年8月,紫阳县桐木乡泥石流,造成47人死亡,20人失踪;2007年8月,岚皋县小道镇、汉滨区新坝乡泥石流,造成28人死亡;2010年7月,汉滨区、平利等县洪水泥石流,造成68人死亡,121人失踪。 

而经过不断勘察,当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量也从2003年的1517处迅速增加到如今的4200多处。 

去年安康“7·18”泥石流发生后,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前往当地受灾区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省里决心对居住在深山半坡和滑坡点的60万户群众实施移民搬迁。我们决心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用10年的时间,实施‘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 

整个陕西移民计划分南北两部分,其中陕南秦巴中高山区移民240万人,涵盖汉中、安康、商洛3市28县;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移民39万,总计279万人左右。除安康外,商洛、汉中两市同处陕南山区,地质情况与其类似。而在陕北地区,则存在大量因煤矿采空产生的塌陷区,以及极度缺水、自然环境恶劣的陕北白于山区和黄河沿岸土石山区。 

 “这些问题确实是地质灾害,但也不能说与人类活动完全没有关系,”一位陕南地区的官员说,“山体稳定性脆弱是一个方面,但人类在山体上修路、种田,这些活动肯定改变了部分山体结构、改变了山上的自然植被,日积月累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不能说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但肯定有关系”。 

 “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宜人类生存的地区,就应该搬离,”陕西省省长赵正永说,“我很同意此前有媒体说这是我们人类向自然低头的举动。” 

一位当地官员说,这几十年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向大自然低头也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而是历经了这么多年的教训,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的一项共识。”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