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吴永宁:食品安全难以实现零风险
田鹏
2011-05-24 07:49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鹏 5月20日,在“食品安全的科学传播”媒体研讨会上,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食品安全首席科学家吴永宁透露,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于年内建立,并已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获批约二百人编制,较原先申报的人员编制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其中约100人将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该所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的挂靠单位。另外约100人将向社会招聘。根据4月学术期刊Nature的消息,吴永宁有可能担任该中心副主任,负责领导日常运作。

另外,他的头衔还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学污染与健康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化学污染监控室主任,WHO食品污染监测合作中心(中国)主任。

在上述研讨会上,吴永宁对媒体强调,食品安全难以实现零风险,实际上是将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共同心理价位”,这需要科学的风险评估。

《食品卫生法》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分别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据吴永宁介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会有五大职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评估所学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测、产生国家标准、风险交流、研究。

吴永宁认为,“要完成这五大职能,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个就是风险评估中心需要独立运行”。根据他的说法,这个新设立的机构“可能会设计一个理事会制度”,卫生部是理事长单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是副理事长单位,各个部委会是理事会成员。

“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是科学活动的过程。理论上,不该受到政治干扰,所以说,这样的理事会应该是高层次的架构进行独立评估。评估产生科学数据做出的科学报告,由专家委员会评估产生”, 吴永宁说。

吴永宁强调,“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消费环节组成的消费链。吃进去的量和我们的健康指导比较有多大的距离,有多大风险,最后吃进去的是多少等环节。这些信息将用于产生食品安全标准。这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所以我们说风险评估不能分段。”

但在食品安全评估的下游,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采用的是“分段管理”,弊端重重。吴永宁认为,食品安全监管也应该参照国际上的经验,采用整体管理非模式,但这种改革的方向可能会因为涉及现有的部门利益格局而遭到阻挠。
吴永宁认为,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是诚信问题,其次才是监管问题,食品的安全性“依赖于良好的生产规范”。“食品,一万件产品,你破坏性检掉了9999个,就一个没检,那一个也不保证是安全的,因为那个你没检。所以不能靠检验,检验是抽检,发现你的合格率是多少,发现你有什么问题,而不是保证你百分之百的安全。诚信制度建立是最重要的一点。所以食品一定是有一个良心的人造出来的。”

但中国食品生产企业的现有格局是“多、小、散、乱”,监管难度极大,“我们跟国外学者交流的时候,报几个数,他们就不说话了。这么一个情况下,谁也没办法。”吴永宁说。

但因为涉及就业等民生问题,吴永宁认为在食品生产行业很难全面强制推行GMP(良好生产规范)制度,但“第一,保健食品企业现在就必须实施,这也是食品。第二,我个人观点,婴儿食品是高风险行业,应该优先考虑。像乳品行业。总体上来说,食品厂的生产规范与药品厂不同,食品生产规范的要求是其开业的基本条件。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但是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向这个方向努力。因为首先满足GMP才能谈到其他的问题,才能谈到抽检合格,要不然真的批批检测?”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