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缩即将结束 投资仍需观察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孙健芳 从周一到周二下午,有关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4月份信贷、投资和外贸等数据相继被发布。
三个数据一直备受关注,物价指数(包括CPI、PPI)4月继续下降,信贷量在一季度持续爆增后4月环比回落较大,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了高增长的势头。
目前经济学家们一致的观点是,未来两个季度中国将会走出通缩时代,同时在一季度爆增的信贷量将持续回落。而未来固定投资的高增长趋势能否持续的关键在于民间资本的拉动。
通缩即将结束
不管有多少分歧,关于CPI和PPI的趋势判断趋向一致——未来两个季度中国将会走出通缩时代。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从趋势上看,相比三月份,虽然CPI和PPI的同比降幅仍在扩大,分别为1.5%和6.6%,但是CPI环比跌幅已逐渐收窄,PPI环比已开始回升。
其中,影响CPI上升的正面因素有基数原因、天然气等价格调整、中国经济恢复、农产品紧缺和大宗商品上涨因素。
因为去年CPI在下半年继续走低,如果中国经济恢复超过预期,这些都会来拉动价格上涨;国金证券王晓辉就认为5月份翘尾因素导致的同比降幅将比4月缩小0.2个百分点。
另外,天然气等价格调整、农产品紧缺、大宗商品上涨将直接拉动相应的产品价格上涨,这些在2008年看起来负面的因素在2009年下半年反而是拉动中国走出通缩的正面因素。
从反面角度看,影响CPI下降的因素有季节因素和消费者紧缩预期。国金证券王晓辉表示,随着夏季到来,居民消费价格将出现季节性的环比下降,这可能导致5月份CPI同比继续在低位震荡。
虽然正面负面各有侧重,但是基于未来趋势上,多数人认为未来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 CPI和PPI会相继见到底部, “第二季度PPI将见底,后期回升的可能性很大;第三季度主要食品价格的下降周期可能在第三季度结束后,”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在报告中指出。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甚至预期,下半年将会重现CPI 通胀,并在第四季度达到年同比2.3%。
信贷或持续回落 民间投资有待拉动
除了物价指数,这两天备受关注的数据还有信贷数据和投资数据,这两者都反映了中国经济是否进入了复苏通道。
4月末信贷余额同比增速如期回落,今年前三个月信贷数据总额达到4.58万亿,而4月信贷余额降低到0.591万亿,王晓辉认为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方面,央行之前表达了对信贷过快增长的担忧,并声称要引导信贷“适度增长”、“均衡投放”,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节奏产生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之前信贷的巨量投放可能已经完成了对大多数基建投资的配套贷款,贷款的需求有所减弱。
从企业贷款数据上看,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截然相反的走势可,在央行“均衡信贷投放”的要求下,银行减少短期贷款的投放,而增加了中长期贷款的投放。” 王晓辉提出观点。
不过从投资数据上看,贷款余额减少并没有对投资产生负面影响。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7082亿元,同比增长30.5%。而此前,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1-3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6%。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加快。
就此西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的观点是:越来越多投资人达成复苏共识,企业预期发生根本性改变。
他还表示,08年以来地产新增投资停滞,而1季度地产销售开始恢复,尽管部分公司仍然面临存货调整压力,但整体恢复正常投资增长的趋势明显了。而且,房地产投资正逐步起来,拉动链条很长。
1-4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90亿元,同比增长4.9%,尽管增速仍比去年同期回落27.2个百分点,当增幅环比1-3月提高了0.8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5114亿元,同比增长3.4%,比1-3月提高0.2个百分点。
虽然没有董先安乐观,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主席李晶(Jing Ulrich)也预计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增长会在20%左右。
不过,更多人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们从信贷数据看,认为基建投资的配套贷款可能已经大部到位,未来信贷会持续回落,未来民间投资是否被拉动需要观察,所以,未来投资高增长趋势是否持续也需要观察。

- · 左晓蕾:严防银行资金在房地产与股市间流动 | 2009-11-25
- · 日本企业:希望减少对华投资壁垒 | 2009-11-25
- · 美国第三季GDP下调至2.8% | 2009-11-25
- · 投资新机会 | 2009-11-25
- · 张汉亚: 投资急于求成 放松“市场准入”闸门 | 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