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博茂集团董事长艾盛-苏威:中国资本市场将面临不可思议的十年(1)
张斐斐
14:23
2010-05-11
订阅
 1  |  2  |  3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斐斐 谁比股神巴菲特还能赚钱?答案就是对冲基金。即使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巨大考验,对冲基金行业整体的年平均回报率(2000-2009)仍高达6.2%,高于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5.9%,而对冲基金行业当中的佼佼者,世人鲜知的博茂集团(PERMAL)的这一统计项更是高达8.1%。

提到对冲基金,人们通常有两个印象,一是管理者的低调,二就是行业的资本原罪。从麦道夫(Madoff)丑闻,到被认为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再到最近高盛证券欺诈门当中的角色,大众对对冲基金的态度似乎多以负面为主,这一行业也成为了投机、贪婪的代名词。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总是青睐于首先将财富交与对冲基金公司来管理,也并没有事实可以证明,这个行业在整体上缺乏规范运作。

从1949年第一支对冲基金建立开始,这一行业已经走过了61年的历史,其间数度沉沦,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近二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就是刚刚过去的2008年金融危机。在那场危机当中,有1471家对冲基金倒闭,占整个对冲基金行业的15%,有媒体甚至预测,对冲基金整个行业已入末日。

但令人吃惊的是,从2009年开始至今,对冲基金行业迅速复苏。代表对这个行业的HFRI基金加权综合指数在09年较08年最低水平上升20.7%,走出一条漂亮的V型反弹弧线。而随着向世界金融中心开始向亚洲转移以及中国资本市场股指期货等做空机制的改革开始,全球领先的对冲基金也瞄上了中国市场。2010年3月31日,博茂集团在中国大陆悄然设立了第一支中国基金。

在此时机,本报专访了世界知名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茂集团董事长艾盛·苏威(Isaac R. Souede),请他畅谈对冲基金60年的发展史,他的投资经验以及其对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做空机制的看法。

经济观察报: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给对冲基金整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打击,有的评论甚至称这个行业走到了尽头,但是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却看到了对冲基金投资业绩出现了很大反弹,您认为这个V 型是怎么实现的?

Isaac R. Souede 对冲基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可以追溯到1949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冲基金经历过五次低谷时期,2008年是最为严重的一次。但你会发现,在每次低谷之后的二、三年内,这个行业都会大概以15%左右的速度反弹。早在2009年1月我接受采访时,就预测过会出现这样大幅的反弹,这主要因为每次的危机使得弱的竞争对手退出,强者留下。

具体到这次危机,一个比较好的副作用就是银行的自营业务部门被监管者强令关闭,一些不够资格的所谓“对冲基金”退出市场。因为这些银行的自营部门是对冲基金天然的竞争对手,也许高盛与摩根士坦利除外。所以我很高兴看到,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当中,沃尔克法则(Volcker Rule)也不允许银行利用自身资本再进行自营交易。

从资产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当你回顾过去十年,除了新兴市场之外,几乎所有于已发展市场的传统投资的股本回报率基本上是零,而对冲基金的回报率基本上每年保持在平均6%的水平,所以毫无疑问,机构投资者非常需要对冲基金行业。

另外,过去十年当中,政府债券正是方兴未艾之际,人们在危机时刻也总是倾向于去买国债,那时的国债回报率指数大概是在6%。但进入到这个十年,我们看到国债面临的各种严重问题,比如说希腊以及迪拜的债务危机,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我不认为政府债券能在今后的十年当中有什么好的表现。因此,如果国债不行,而传统投资的收益率在将来十年当中只能达到5%-6%,对冲基金就显得很有吸引力了。

而从资本流入的角度来说,危机的恐惧之后,人们的信心在逐渐地重建,你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资金回流。因为投资者知道,即使在2009年,对冲基金也比其他传统的投资收益高很多。

从整个行业来讲,在2008年,对冲基金的业绩下降了20%,2009年回升了15%,因此两年中,大概降了5%,而这两年世界股市的指数下降了25-30%,这说明了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之下,金融危机造成的恐惧以及资本主义体系的溃败,我很遗憾最终我们未能盈利,但我认为,这已是所有投资当中表现得最好的了。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