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可能失真(1)
潘向东
2010-08-31 07:00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潘向东 今年,最受关注的话题就是商品价格的上涨。一季度末,大家开始感叹蒜、辣椒、土豆价格上涨,后来上涨最快的是租房价格和绿豆价格,现在是姜和茅台酒。大家都认为实际物价应该是在上涨的,但从统计局公布的CPI却看不出这一趋势。

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CPI的涨幅仍然较为柔和。7月份CPI同比上涨3.3%,增幅比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基本全部归因于食品类价格同比增幅从上月的5.7%提高到6.8%。食品类中权重最大的肉禽及其制品价格7月同比增长4.1%,增幅比上月提高2.3个百分点。受高温多雨等天气因素的影响,食品类中另一项权重较大的鲜菜价格7月增长22.3%,提高7.7个百分点。粮食价格增长11.8%,连续三个月增幅较平稳。经季节调整后,7月份CPI环比上涨0.5%,增幅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季调环比折年率为6.2%,比上月提高6.2个百分点。

其实,居民感受到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与CPI表现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CPI的结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CPI由八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构成: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与通信、居住。

商品价格指数与CPI

在八大类商品价格指数中,有一大类商品价格指数总是在拖累CPI朝着负增速的方向运行,那就是衣着类,今年以来拖累的程度更大,平均每月同比负增长接近1%。出现这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服装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款式和质地要求更高,这就导致产品的更新较快,老的款式很容易被淘汰,导致价格出现下跌,而我们在统计商品价格指数的时候更多采用以往的同类商品,因而该类商品价格指数在统计中呈现出持续的下跌。

其次有三大类商品价格指数对CPI在零增长附近运行起着稳定作用,这就是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这三大类一部分构成涉及服务业,由于劳动工资上涨,这一部分都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但这三大类的另外一部分构成是属于制造业产品,由于产品属于制造业,产品更新比较快,旧产品很容易被淘汰,价格的上涨更多地体现在新产品方面,例如电视机,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从普通液晶到LED,居民在这方面消费的支出水平是不断地提高,但CPI很难体现,因为统计时采用以前的产品作为参照物,确实价格不但没有上涨,而且由于产品被淘汰,价格还有所下跌。由于这三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从构成来看,一部分在涨,另外一部分却在跌,两相抵消,所以这三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呈现出总是停留在零增长附近。

还有一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很难有较大的变化,那就是交通与通信,它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交通费、车用原料。由于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产品的性质与前面所谈及的制造业商品一样,在CPI构成中一直延续着负增长的趋势。而交通费更多属于政府管制的项目,很难涨价。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车用原料价格今年以来呈现了同比上涨的趋势。但这三部分商品价格指数的合力使交通与通信总体并没有上涨趋势,而且近几年来也总是在零附近,没有多大的起伏。

烟酒及用品价格指数在CPI构成中的涨跌更多体现在酒类产品,因为现在烟更新也呈现出较快的趋势,价格的上涨更多与新产品相关。酒的上涨与整个食品价格的上涨密切相关。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