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利华将了发改委一军
文钊
2011-05-28 10:09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文钊 发改委开出200万的罚单“严厉处罚”不过20天,多家媒体报道称,联合利华旗下的一些日化产品涨价了。这一做法着实将了发改委一军。不过,发改委这次倒显得雍容大度,它在5月26日说,联合利华顶风涨价不违法,不会做出惩罚。

联合利华有没有涨价的权利?这一点似乎并无含糊之处。《价格法》并没有规定企业不能涨价。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有自主定价权。其实,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就查处联合利华答记者问时也曾明确指出,对于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

日化产品正是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联合利华有涨价的权利。回过头来看,发改委当初处罚联合利华,理由也不是因为企业涨价,而是因为其“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从价格法来说,这当然是“违法行为”。涨价不算,还要到处接受采访,不断宣扬涨价的道理。发改委认为这种做法增强了消费者涨价预期,引发抢购并扰乱了市场秩序。200万的罚单,发改委开得理直气壮。

现在,联合利华涨价了。不管人家是什么时候涨的价,反正自己做自己的生意,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绝口不提成本压力或者涨价周期,只是静悄悄调整了价格。“散布涨价信息”固然谈不上,要说“扰乱市场秩序”恐怕也有些师出无名。既然如此,你管还是不管?

不管吧,联合利华涨价了。当初发改委杀一儆百,其他日化企业原本也谋划着涨价,都在最后关头放弃了这个念头。如今可好,联合利华就这样涨价了也没怎么着,其他企业会不会跟着涨价?大不了闷头涨不声张吧。果真如此,发改委担心的结果可能就真的发生了。

可是要管的话怎么管?说人家顶风作案还是有些牵强的,要说不配合政府部门工作,确实有那么点儿。毕竟通胀压力很大,老百姓对价格非常敏感,这边跟你谈了话罚了款,没等话音落地你就涨价了。多少有些不顾全大局吧。不过配合只能两厢情愿,没有办法搞硬约束。虽然也有评论指出联合利华无视发改委的权威,不过这是评论者的看法,行政者却不会拿这样的名头跟企业过不去。虽然怎么想,心里都有些别扭和窝火。

这可能是通胀僵局下如何摆好政府、企业和百姓关系的最好案例。发改委用心良苦,想要拉住通胀的缰绳,避免出现涨价的连锁反应,引起市场波动,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约束企业,不惜出面频频约谈,即使背负行政干预的骂名。不过约谈归约谈,企业毕竟不是政府,要考虑生计,考虑成本和利润,谁都不想赔本赚吆喝,所以联合利华虽然自称“充分了解中国国情”,尊重发改委的决定,不过最终企业决策还是要跟行政指令做切割。对于消费者来说,涨价就是错的,这也许是最朴素的反应。但是不让涨价就是对的吗?推而广之,按照同样的逻辑,涨工资也是可能推高通胀的,如果有一天不许涨工资那又该怎么样?

我们不想简单地说哪一方就是有道理的。反通胀是对的,不过反通胀需要恰当的政策组合和方法,仅就通胀作为一种货币现象而言,货币政策应该更有作为。发改委管价格,首先要管住垄断企业,恰恰这些企业对于涨价从来都是无所顾忌和贪得无厌的。不管是垄断企业还是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违反价格法当然应该追究,有通胀时如此,没有通胀时也应如此。

对于自主定价的企业来说,涨价是一种权利,也会是一种策略。在竞争市场上,企业涨价从来都会慎而又慎。成本并不决定价格,决定价格的是供求和竞争关系。大企业有很强的议价能力,拥有更稳定和庞大的市场,但也应该慎用这种能力。通胀当前,企业和消费者都面对压力。涨价当然是一种权利,选择不涨价或者少涨价,却也体现了一种共体时艰的责任。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种更强的能力。对于联合利华那样声称“对中国有长远承诺的跨国公司”来说,就更是如此。

也许只有如此,处于底端的消费者才可能少品尝通胀之苦。就此而论,消费者是弱势群体。不过换个角度来看,无论政府或者企业,能不能赢得消费者老百姓的信任,最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