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油荒”是油价下的蛋
余似禾
2011-05-02 20:42
订阅

经济观察报 评论员 余似禾 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往往是油因贱而稀。

4月25日,中石化新任董事长傅成玉一改前任苏树林的低调风格,锋芒毕露地面对媒体,称公司目前每炼一桶原油亏损20美元,如果不适当调价,可能会出现油荒。

傅董事长的逻辑是,如果政府不上调国内成品油油价,炼厂就会因亏损而减产甚至停产,从而导致油荒。

这里说的炼厂是媒体称的地方炼厂,简称“地炼”,就是游离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以外的炼厂。傅说,这些炼厂占全国炼油能力的25%。

傅还说,因为社会责任,亏损不会使中石化减产,他把保证市场供应视为首要的政治任务。

为此,上周中石化炼厂高负荷运转,周平均开工率为92.1%,日加工量58.9万吨。除了增加开工率,该公司还将压低以石脑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产量,以增加汽柴油的产量。

然而,傅说,如果地炼因利润率低下而停产,即使国有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也不能填补市场缺口,中国就会闹油荒。言外之意,只有提价才能缓解油荒。

中石油、中石化从来对地炼都是不屑一顾,傅董此时却如此抬举,大有借地炼之口、逼宫发改委提价之嫌。

地炼在中国是丑小鸭,在1990年代一度遭到政府关闭,幸存下来的大多苟延残喘。由于国内不允许进行上游的油气勘探开发,这些炼厂缺少足够的原油供应,加之没有原油进口权,它们基本靠加工进口的燃料油生产非标柴油,占油品市场份额的10%。一位政府官员在谈到液化天然气市场开发的时候曾提到,液化天然气市场要做到买得到,卖得出,买得起。成品油市场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油价高了,必然会使得一部分消费者买不起。像中石化这样央企炼油商不但要开足马力,而且要降低成本,想方设法让消费者买得起。这也是社会责任。

这样做的挑战不小,因为中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原油,社会主义的成品油。也就是说,原油价格不受政府控制,而成品油价格的升降全在政府掌控之中。中国原油50%以上需要按照国际价格进口,中石化的原油80%靠进口。由于中国政府无法控制国际原油价格,国内原油也参照国际价格销售。4月份,大庆原油的销售价达到每吨6185元,较3月涨532元。

政府对终端能源价格的控制牵涉到对当前通胀的调控,成品油价格也因此成了政府的心头之痛。多年来,政府和业界一个腔调,要求“理顺”成品油价格,但总是风声大雨点小。所谓“理顺”,无非是指让成品油价格反映市场规律和能源价值。可以断言,价格一旦“理顺”,众多消费者必将用不起油,开不起车。

发改委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当布伦特、迪拜、米纳斯期货原油加权均价连续22个工作日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但或许是担心引发通胀,发改委往往不按套路出牌。

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两次。第一次在2月20日,以上三地的原油加权均价涨幅为12.9%,计价期为41个工作日;第二次在4月7号,三地油价涨幅在14.8%,计价期为34个工作日,双双超过发改委说的4%调价临界以及22个工作日。4月26日,三地油价涨幅已达5.5%。如果发改委按套路出牌,下一个调价窗口将在5月中上旬打开。

原油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无常。加之勘探难度的加大,打一口深水探井需要耗资一亿多美元,成功率不超过50%。勘探开发成本之高使原油价格上升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原油高企、成品油低迷的价格现状确实迫使地炼纷纷降低开工率。上周,在全国地炼数量最多的山东省,地炼的平均周开工率33%;华南地炼的开工率更低,只有11%。

国内成熟油田的递减在加快。作为国际商品,原油可以通过国际采购获得,所以中国并不缺油。今年一季度,中国的原油进口量达到6341万吨,同比增长11.9%。通过近年的扩张,中国更不缺炼油能力。中国缺的是消费者承受高油价的购买力和心理。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